胸膜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杏林学堂之痰饮论治一悬饮溢饮篇
TUhjnbcbe - 2022/6/3 10:23:00

(三)悬饮篇

悬饮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见于多种疾病,仲景指出:‘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脉沉属里,弦脉主痰饮痃癖、主痛。此饮邪积聚于胸肋之间,阻碍气机升降,气饮相搏,胸肋牵动而痛。故张仲景随即提出‘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十枣汤是芫花(熬)、大戟、甘遂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现在可以用此方研磨装入胶囊,每次0.5~1g。由于悬饮是‘痃癖结积于内’,故非猛力‘蠲饮破癖’之剂不能获效,仲景用此方攻逐水饮,乃治悬饮之主方。

对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胸背掣痛不得息,或高度水肿,下身为主者。甘遂泻水,善行经遂水湿;大戟泻脏腑水湿;芫花泻水化痰,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为用,故能攻泄脏腑胸胁积水痰涎,然药力过猛,易伤正气,所以仲景用十枣为佐,糜粥自养,除去十枣外还有糜粥,要记住。此方法治疗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等,但用时一定要谨慎从事。

那么现在呢,X光、胸片、CT、MRI等这些能定位,抽胸水、抽腹水等治疗手段日渐完善,先进安全、疗效迅速,能定量定位。古人那个时候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学习张仲景,是学他治病理念,学习他的方法,我们由此方可看出他的扶正祛邪的思想,祛邪不伤正的办法。扶正祛邪的理念在古代难能可贵,所以说现代很少人用十枣汤了,有先进的治疗条件,对于抽胸、腹水的治疗比用上大戟、芫花、甘遂等峻泻攻下药,让病人呼啦啦的拉的止不住要安全很多。(四)溢饮篇下面是溢饮,《金匮要略》中提到‘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发汗是溢饮治疗的主要方法,主要是两个方。一个是大青龙汤,一个是小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方良’,‘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这从小就背的滚瓜烂熟的。溢饮多是因为感受风寒外邪,或素有内饮,或口渴暴饮,一下子饮水过多,引起肺气郁闭,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致水饮流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所致,出现了发热恶寒、身体疼痛这些表证,又有胸胁痞闷,干呕而喘,咳嗽痰稀量多之内饮证。出现了这些症状,就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如果兼有烦躁、头痛、口渴者应当是外有寒邪、内有郁热、饮邪化热,当发汗解表、兼清里热,大青龙汤主之。里寒的小青龙汤,有郁热的大青龙汤主之。大小青龙汤目前治疗流感、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阻肺,可以说疗效神速。对于一些荨麻疹、胸膜炎、急性关节炎及肾炎的浮肿,我认为这个方就目前用于新冠,只要出现这些症状,用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根据他的症状,一样可以用于临床,效果肯定好,即‘有是证,用是方’。仲景用大小青龙汤,虽言当发其汗,但是你们可注意到了,他在方剂后附的加什么减什么,最后还是‘取微似汗’这四个字,不可让他大汗淋漓。比如大青龙汤用麻、桂发汗,他又配伍了辛寒之石膏,调和营卫之生姜、大枣、甘草等甘缓之剂,既清泄郁热,又不至于大发其汗。小青龙汤他用麻桂姜辛这几味辛温发散的药,但是他又配伍芍药、五味子、甘草,甘酸化阴之品,以防发汗太过,可见仲景用药法度之严。版权声明讲授、审核:张杰讲授整理:程亚婷、王秀景、开菲、王靖、姜楠、夏雨晨、邢赛伟校对、编辑:张芸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杏林学堂之痰饮论治一悬饮溢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