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分析鹦鹉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探讨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鹦鹉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医院年1月至年5月通过mNGS诊断的8例鹦鹉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追踪其治疗及转归。
结果: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64±12)岁,其中6例有明确的禽类暴露史。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喘等,胸部高分辨率CT可有实变影,磨玻璃样影等。8例患者肺泡灌洗液mNGS检出鹦鹉热衣原体。治疗上予米诺环素或莫西沙星,其中6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2例死亡。
结论:鹦鹉热发病率低,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程中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均可闻及湿罗音,胸部高分辨率CT可见磨玻璃影,实变影,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肺泡灌洗液的mNGS可查见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患者治疗时间长,至少持续10~14d,可以首选四环素类药物,重症患者可考虑联合其他抗革兰阳性及阴性菌药物。
鹦鹉热(Psittacosis)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在人类、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中引起的自然发生的传染病。症状可能从轻度到重度不等,通常在接触病原体5~21d后突然出现,可累及多个系统,其中肺部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鹦鹉热衣原体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罕见病因(1%)[1],由于缺乏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临床确诊的病例很少。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越来越多地用于感染性病原体诊断。mNGS是一种精确诊断感染病原体的方法,该方法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通过提取临床样本中的病原体和宿主的DNA或RNA数据,进行随机断裂并将断裂片段扩增,直接与微生物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样本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对疑难病例的罕见致病菌诊断具有优势[2]。
医院年1月至年5月应用mNGS诊断的8例鹦鹉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疾病转归,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探讨mNGS在鹦鹉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5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确诊为鹦鹉热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64±12)岁;有长期吸烟史2例;6例发病前有明确的鸽子、鸭等家禽接触史,2例不明确。8例中合并2型糖尿病有3例,高血压4例,心房颤动4例,冠心病2例,慢性乙型病*性肝炎1例。
纳入标准[3]: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且至少有以下实验室检查之一:(1)在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鹦鹉热衣原体病原体。(2)在重复的血清样本中,补体结合实验或微免疫荧光实验显示抗体滴度至少比正常上限高出4倍。(3)微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抗鹦鹉热衣原体的IgM抗体滴度为1∶16。
2、方法
病原学诊断技术:8例患者均行床边支气管镜检查,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至华大基因测序仪平台(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测,经DNA提取、文库构建和测序,测序数据下机后去除低质量和长度小于35bp的数据以获得高质量的数据。通过BWA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