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英雄凯旋徐明
TUhjnbcbe - 2024/9/11 17:13:00
头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39.net/pf/a_4640703.html

英雄凯旋

◎徐明

“来了!”

“来了!”

七辆交警驾驶的摩托车队一路春风,以“Ⅴ”字队形沿着黄河路向常熟国际饭店徐徐驶来。紧随其后的是乘有援鄂医疗队员的两辆大巴车。

今天,英雄凯旋!

我也一大早来到了迎接英雄回家的队伍里。

今天,这座城市以最高的礼仪迎接她的儿女回家!

常熟人民打出横幅,手举国旗早早地等候在路的两侧,夹道欢迎英雄凯旋。

年4月15日上午10点50分,

大巴驶入欢迎的人群,车上的人挥舞国旗向欢迎的人群致意,车下是红色的海洋……

春风和熙,艳阳高照。常熟国际饭店门口简短庄重的仪式,为援鄂英雄接风洗尘。夹道欢迎的人群中拉起了一条条长长的横幅:英雄凯旋,欢迎回家!白衣执甲,大爱无疆!花开疫散,感恩有你!春风十里,不如归来的你……

长长的欢迎队伍的人群中,57岁的田锦亚抱着两岁的孙子一眼看到女婿、市一院的男护士邹君俊。“弟弟,快看,你爸爸回来了!”

欢迎常熟援湖北医疗队员回家徐明摄

两辆贴有“热烈欢迎常熟援湖北医疗队员回家”大红标语的大巴稳稳地停在了会议中心门口,英雄们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英雄美女、英雄帅哥依次走下大巴车,英雄们被鲜花掌声和欢呼的人群包围,相拥时刻,泪水无声。英雄流下的每一滴热泪似乎在告诉每个人,我们胜利了,我们从武汉胜利归来了。

常熟,为你们感动,常熟为你们骄傲,常熟,今夜无眠。

医院急诊科护理组长邓莺歌的儿子、丈夫和父母,看到她从护送的大巴车上下来,立即拥抱在一起。邓莺歌抹去眼角的泪水,一把抱起儿子。他八岁的儿子说:“我的英雄妈妈回来了!”

今天,常熟的二批共43名援鄂医护人员在结束了苏州14天解除隔离后全部回到家乡。一个不少,一个不缺,平平安安回来了!

第一批6人,1月28日到达医院。第二批37人,2月9日出发医院光谷院。他们中,有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有的刚结婚三个月,有的刚刚当了父母,有的剪去了心爱的长发……在武汉,常熟医疗队奋战67天,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名,治愈率名列前茅,受到武汉市人民政府和卫健委的褒奖。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护师李勤,在这次抗疫中经江苏省委组织部批准,火线入党。医院护师王珍妮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联合表彰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在世界面前,我们是中国力量;在国人面前,我们是江苏形象;在江苏援鄂医疗队伍里,我们是常熟精神。我们一定会把这份收获、这份成长和这份坚定,融入、运用到医护工作中去,以担当践行初心,以实干守护使命。”常熟医院护士王珍妮从心底发出了援鄂心声。这心声,也是所有常熟援鄂医务人员的心声。

整个场景都是热烈的拥抱,都是感动的热泪,都是电视报纸、新闻记者要记录报导的画面。

医院呼吸科主任陈建新面对迎接他们回家的家乡父老说:““最开心地看到,武汉与常熟一同迎来春天!回家真好!”

仪式上,市援鄂医疗队队长、二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成翠娥讲述了他们在抗疫一线的点滴故事。

市一院的许春阳医生说,乌云遮不住太阳,我们在武汉见过武汉的华灯初上,见过武汉的第一缕阳光……

“春暖花开,山河无恙”。

医院护士陶艺凡说,再做一次选择,我相信爸爸妈妈还会支持我的!我会继续做一名好护士。成为爸爸妈妈永远的骄傲。今天,陶艺凡的爸爸是亲自来接女儿回家的。现场,相逢的那一刻无不让人感动。今天,这座城市以最高礼仪欢迎英雄回家,为英雄唱响赞歌。今夜,他们又将感动这座城市。

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在常熟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的欢迎援鄂医疗队回家的仪式上说:

“……没有你们负重奋进,就没有春暖花开。

能够看到大家一个不少地回来,感到十分开心、自豪和振奋。我代表常熟市委、市政府以及百万常熟人民,对两批43位白衣战士的凯旋表示热烈祝贺,对大家作出的贡献表示崇高敬意,并向后方默默支持他们的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明朝时,常熟有个名医缪希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行侠仗义,被称为“侠医”。今天的医疗队员们,称得上“当代侠医”。在武汉的医院、医院光谷院区的50多个日日夜夜,医疗队员们用辛勤和汗水挽救了一大批重症患者生命,用团结和热血诠释了大爱无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

你们每个人都是好医生、好护士,你们是时代的英雄,最美逆行者,为武汉保卫战贡献了常熟力量。你们是中流砥柱。小城有大爱,常熟有未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深入学习和发扬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的大爱精神,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成长和城市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能够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能够在常熟需要的时候主动担当。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充满大爱,我们的发展才会阔步前行。

疫情尚未结束,我们仍需努力。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继续保持防控高压态势,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全力保人民健康和城市安全。

你们用行动诠释了常熟这块热土的家国情怀,诠释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你们的壮举,英雄的武汉人民不会忘记,常熟人民不会忘记!”

欢迎英雄回家现场徐明摄

听了市委书记周勤第的这篇讲话,援鄂医疗队的全体人员和家属都是满意的,对这位常熟的书记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几乎是零距离地听到了市委书记的声音。

常熟人民能不为这激动的时刻而振臂欢呼吗?

“今晚,爸爸妈妈为我做了好多我喜欢吃的,还有我心心念念的鸡翅!”今天刚回到常熟家的陶艺凡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看到宝贝女儿回家,看着女儿开心地吃着碗里的菜,大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今晚,43个家庭同时都在庆祝凯旋的英雄!

在武汉工作了50多天,常熟二批援鄂医务人员踏上归途。

大巴从酒店驶出来,武汉交警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护航他们返程;

路边,群众挥手致敬。

场面真的好感人,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

回到家乡,刚下飞机,家乡的交警同样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护航他们回家;

路边,群众同样挥手致敬。

场面一样感人。

武汉人民十里相送,家乡人民夹道欢迎。

3月17日开始,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开始分批次有序撤回。“谢谢白衣天使”“英雄一路顺风”……阳台窗边、道路两旁、机场车站,武汉和湖北人民以各种方式致敬逆行勇士,感恩的话语在一座座城市上空久久回荡。

“我们回家了,我们要回家了!”电话那头,声音清脆。常熟的援鄂人员的家人都深深地松了口气。离开武汉时,坐车去天河国际机场的路上,他们打开车窗,抬头看了看这座用生命拼过了的陌生而熟悉的城市,现在,他们真的要离开了,车厢内传出断断续续的笑声,心里一暖,这城市多久没有这样的笑声了,眼里却是浓浓的不舍。

沧海横流,江河浩荡。荊楚大地正在逐步恢复往日的容颜……

是的,从战场上走下来的他们,洗去风尘,迎接他们的又将是场新的战斗……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常熟援鄂医疗队的队员没有忘记,就在二个多月前的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1月28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人,已经超过了非典时期,全国52支医疗队支援湖北。1月31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人。2月3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人。

眼睁睁地看着确诊、死亡的数字一日比一日在攀升,一场人类史上伟大的抗疫战争已经在武汉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

常熟儿女热血出征。

一份份摁了血手印的“请战书”飞向了常熟市一院、二院、中医院院长的办公室,也同时飞向了市卫健委……

刘璇的一天

武汉市中心被厚厚的乌云笼罩,就如同病毒蔓延的城市。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种话语让处在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人民和前去驰援湖北武汉的全体医疗队员感受到了团结一心的力量。

2月4日,武汉,晴。

刘璇第一次踏医院时,一股消毒液刺鼻的味道,她还是有一些忐忑,医院上下和来这的人扫了一遍。耳边此起彼伏的急救车警笛声、加速的心跳和呼吸,都令她感到紧张。

现在是战时。新冠肺炎病毒已经兵临城下。

“一级响应——!”即时启动全市“联防联控”机制,全市最强的医疗专家团队都在一线,全国各地陆续在派医疗队来支援湖北。

刘璇在隔离区的病房前站定,说话间,秀眉皱成了一团,看样子,这里就是她们与新冠病毒战斗的地方,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抢人的战场了。

作为常熟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的她,常熟首批援鄂的六名队员之一的她,这时必须镇定。

“大家一起加油!”

“刘璇,加油!”她对同伴对自己说。

来到清洁区后,刘璇的同伴们互相帮对方穿上防护装备,这是她们的“盔甲”。防护服、雨鞋、N95口罩,护目镜......把这些全部穿上就要占去20多分钟的时间。

市一院护士曹男兰与病房里将要出院的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在一起邹君俊提供

因为防护服紧缺,穿脱一次所有消毒的措施都要重新再来一次,单单一个洗手环节就达10多次,实在太麻烦太耗时了,大家都自觉的减少喝水量。人有三急,为以防万一,她们都在里面穿了成人纸尿裤。

为了便于辨认,每人背后都用水笔写上了名字。

“张明燕!徐晓佳!蒋梦佳!……转过身去,我给你们把名字写上。”刘旋温柔的声音,十分悦耳。

她移开脚步,手里握着一支蓝色水笔,穿了防护服的她,走路有点像企鹅,她在每个人的防护服背后写下了她们的名字:“常熟一院张明燕”“常熟一院徐晓佳”“常熟一院蒋梦佳”“常熟一院……”

写好名字,她们穿过幽静的长廊,就到了病区。

“你们先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当地的医护人员热情欢迎她们,向她们介绍病区收治,仔细交代危重症患者的情况。

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病区有二十多个人需要采集咽拭子标本,刘璇这天的工作是查房及取咽拭子。时间紧急,大家很快都投入了工作。

采集咽拭子标本,病人需要打开口腔对着医生哈气。这时,携带病毒的分泌物有可能会喷出来。这一点,刘璇早有预防措施。在采集前,病区让她戴上了他们仅有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整个人被防护装备包裹得密不透风,憋气、呼吸困难,那种沉重的被包裹、被紧束的感觉常人很难体会。

到了病房,刘璇逐个床位询问情况,部分病友开始有些紧张。为了缓和情绪,刘璇主动与他们聊天,聊着聊着就开始气喘,好在病友们也放松下来,好几个病友对她说谢谢,还有人比划胜利的手势。

正式开始采集了。刘璇仔细核对每一位患者的姓名、年龄、床位号,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采集。她走到病人床前,俯下了身子,距离病人10公分。

“来!把嘴巴张开!别怕,张得再大一点!”刘璇摒住呼吸,一个咽拭子慢慢探入病人口腔,采集成功。

接着就是下一个。

中途,刘璇遇到几次人要窒息的感觉,她停下来喘了几口气,待精神状态稍好些便接着地干。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时间过得飞快,一班工作结束,刘璇脱下防护服才发现自己身体已经疲惫之极。手指抑制不住颤抖,脸上被口罩勒出来的印痕又痒又疼,贴身穿的衣服也早被汗水打湿,不用挤就直接往下滴水。

当想到病人的微笑,大口吃饭的样子,刘璇感觉还是非常的值得。

经过一夜忙碌的工作,常熟一院护士吴娇已经瘫坐在隔离病房走廊的椅子上,瘦弱的身躯在为谁负重前行。邹君俊提供

就这样,在浑然的忘我中,事态在慢慢地变好,关于疫情的好消息每天都能听到。

一次,刘璇说,我希望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帮到更多病人,为武汉出一份力。希望这场疫情早日消散,病人们,医生们早日与家人团聚,一家人在一起,补过一个年。

严重的疫情暴发,使每一个来这支援的队员受到病毒的威胁。刘璇是个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她叮嘱大家都要小心翼翼做好自我防护。

常熟援鄂医疗队的队员文化程度都高,劳累了一天的她们回到宾馆并没有马上休息,还在书写“战疫日记”,几乎每个队员在写武汉的日日夜夜。

医院援鄂护士邓莹歌与家人团聚一刻徐明摄

重症监护室的不眠之夜

新冠病毒这个鬼东西能通过空气途径传播。病人一咳嗽,这东西就会随着痰液上升进入喉咙,所以绝对不能让新冠病毒患者对着你的脸咳嗽。

重症监护室是病毒最多的地方,也是高危地带。一不小心就要被传染。

2月14日星期五,21:40左右,一位重症患者由急救人员送至病区。该患者到院时神志昏迷,小便失禁,呼吸窘迫,吸氧状态下脉氧只有60%-70%,初步评估为极危重患者,随时有心跳呼吸骤停危险,需要收治ICU。

谁知,当晚ICU床位已收满,时间不等人,许春阳主任当机立断,决定对该病人就地抢救。

“快!给患者加强氧疗,监测生命体征!许春阳沉着指挥。

该患者确诊为新冠肺炎,但CT表现有一侧胸腔大量积液,目前的缺氧和胸水压迫了左肺,必须给予胸腔穿刺引流。而目前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配合操作,在面罩吸氧状态下患者产生无意识的躁动和排痰,无疑给医护人员带来风险。他们穿得像太空人,又对病区的设备和供给不熟悉。

时间一分一秒地在过去,抢救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请清洁区第二团队立刻启动!”许春阳喊道。

“是!”

第二团队队员立即穿戴防护用品,增加面屏装备加强防护,火速携带穿刺包进入隔离病房支援。接着,超声科医生也随即赶到会诊做穿刺定位。当地医生接到电话,了解到病情危急,第一时间推了一台床旁超声仪投入紧张的工作。

许春阳主任身先士卒。

“跟我来!”

穿刺置管开始了,陆沈栋副主任做第一助手,邹君俊护士长、顾丽丹护理组长负责帮助患者固定体位,传递器械和物品。经过团队协作,成功地对该患者置入胸腔引流管,随着患者的胸水一CC一CC地被引出,患者呼吸窘迫逐渐好转,大家都默契地用眼神交流示意。

抢救还在进行,陆沈栋走到床边迅速为患者进行导尿。此时,第一梯队人员已在病区内战斗了4个多小时,大家的衣服已经湿透,汗珠在额头流淌,但大家都斗志昂扬,不愿走出病区,担心患者接下来可能会有病情变化,需要更多的人手参与抢救。

就这样,在重症监护室,大家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凌晨4:00,这个团队的一场战斗结束。回到驻地天已经微亮。

到了下午,等邹君俊他们一觉醒来,前方传来好消息——这位患者神志已经清醒,生命体征稳定。

感谢常熟姑娘

在武汉,每个人都在为这座城市努力,有酒店的工作人员,有送她们上下班的司机师傅,有医院的保安、警察、志愿者等等。他们都是一群平凡而伟大的人,武汉的人说,这也要感谢常熟的姑娘们。

3月12日晚八点准时,常熟医院重症科护师戴静洁乘坐志愿者开的公交车前往光谷院区,医院,她换上衣服、洗手、消毒穿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

晚上9点她准时接班,一进病房,交班的护士姐姐跟她说,24床的老爷爷因为打不到针在发“脾气”,说不想挂水了,除非护士长来帮他打针。这位80岁的老爷爷因为长期补液,静脉脆弱,导致双前臂涂着“喜辽妥”还是青一块紫一块。接班的大钱想怎么办呢,一个人搞不定啊,大钱匆匆跑过来拉着戴静洁一起去帮忙,爷爷一看见她俩是个小姑娘就不乐意了。戴静洁与大钱面面相视,不挂水怎么行啊,硬着头皮也得上啊。

两人走过去一人一边抓着老爷爷的手臂边看边对他说:“您不要着急,知道您静脉不好,又打了好几针一定很痛,我们先帮你看看。”反复找了好几次,终于在手背上的犄角旮旯里找到了一根又细又短的静脉。

“大钱,你来打吧,我帮你抓着手臂。”戴静洁说。

在三双眼睛的注视下,消毒、进针、见血,一气呵成,瞬间三个人都舒了一口气,老爷爷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说:“小姑娘技术不错。”要在平时她们听见这话她们并不觉得这有多了不起,但在这特殊时期,对于一个针头几次戳不进已经怕痛的老爷爷来说,她们能听见他的夸奖实属来之不易。

3月22日,市一院邹君俊与护士曹男兰(左一)、护士吴娇(左二)、护士缪洁(右二)在武汉东湖樱花园合影邹君俊提供

医院光谷区某病区23床有位新冠肺炎的老年病人,已住院第35天,常熟医院主管护师王金菊一直记得第一次下病房给他输液时,他对她说的一句话:“姑娘,我会好好配合的,我要活着,我要活下去!”3月15日这天,王金菊帮他整理床单时,老人朝她点下头,操着武汉口音说道:“天使,你来了。”王金菊开玩笑地回答:“嗯,我来了,爷爷你喊我们天使,阿是在说笑呢?”爷爷一脸严肃地说:“你们大老远从不同地方的过来帮助我们,救我们的命,你们就是天使,谢谢你们,我还记得你也是从常熟来的……”

这天,病区里又有几个病人出院了,王金菊心中暗暗窃喜,回家的日子指日可待。当她走进病房准备给47床阿姨擦桌子时,恰好医生查好房并对47床的阿姨说,可以准备明天出院,得知自己明天能出院了,那位阿姨突然一把抱住了王金菊,激动得差一点跳了起来,“姑娘,我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我已经两个月没回家了,感谢你们……”王金菊先是一惊,待缓过神来更多的是替她开心。这也让王金菊心中感到悲喜交加,悲的是疫情阻断了我们回家的脚步,阻断了与亲人之间的见面;喜的是寒冬退去锋芒,我们必将战胜疫情。

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都在争分夺秒地采取行动拯救生命。新冠病毒最终会屈服于现代医学的力量。在常熟援鄂医疗队抗疫的关键时刻,常熟市卫健委向湖北、武汉发去了慰问信。

慰问信

援鄂一线全体医疗队员: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你们毫无畏惧地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中国无“战事”,中国有“战士”。你们是时代烽火中最美的“逆行者”,你们是战“疫”前线里铁骨铮铮的“守护者”。你们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完美诠释了“白衣天使”之名,彰显了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我们为你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保持应急状态,紧绷战“疫”之弦,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千方百计挽救生命,不负性命之托,不负希望所系。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远离家乡的你们,是我们心中最大的牵挂。希望你们在一线奋战的同时照顾好自己,劳逸相结合,努力加餐饭,我们等着你们平安归来!加油!

常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年2月21日

卫健委的这封慰问信,是对救死扶伤白衣战士的致敬,是让前方勇士燃起勇气和希望的力量,是百万常熟人民对常熟儿女的殷切关怀。

医院被病毒扫荡了一遍,连续高强度的工作,防护服里面除了满腔热血只剩下汗水,每一个队员浸泡在汗水和持续不断的恐惧之中。闷热、疲劳、面颊鼻梁处皮肤的疼痛、缺氧造成的头痛、胸闷症状有点让他们无法承受,病房里静到能听到自己“突突突突”心跳的声音……

刚去武汉的那几天里,那几个夜晚没睡几个钟头。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太紧张了。

零点钟声

年4月8日零时,江汉关大钟准时敲响,宣告武汉正式解封。

这座自1月23日封禁的城市,用76个艰辛的日日夜夜,再次谱写了一部壮丽磅礴的英雄史诗。

睡在床上的邵冰听到了钟楼的钟声。那一夜,他也没有睡好。那一夜,云间的月色染满了他浓稠的乡愁。这次,零时敲响的钟声,凝聚着所有武汉人的守望和期盼。邵冰想,武汉解封,要不了多久,他和同事就可以回常熟了,他感受到一种巨大喜悦!

敲响零点钟声的人叫张主峰,他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从小听着江边的钟声长大。那一刹那,他就意识到自己即将见证历史。

江汉关大楼是武汉的地标建筑。从年开始,主楼钟楼就整点报时,见证了武汉的兴衰荣辱。

76个日日夜夜里,万武汉市民宅家坚守。每扇紧闭的门窗背后,都是特殊的战斗。居家不出,就是一种无声的奉献和抗争。

伤痕变成铠甲,无数个曾经是“孩子”的少年一夜成长,无数的白衣战士逆行向前。

6万余名武汉本土医务工作者和4.2万名从全国各地驰援的医疗队员并肩作战,与时间竞速,与病魔赛跑。武汉给世界带来了希望,当面临世纪大考,武汉人用一场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封城”壮举,迈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

武汉,醒来了。

武汉,解封了。

闷在家里67天的武汉人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这天,邵冰在武汉写下了最后一篇疫情日记,他希望这篇日记留下一个不一样的武汉。写完日记,他精神抖擞地想去拥抱这个春天。

欢迎的人群徐明摄

常熟援鄂医疗队员回家走下车的那一刻徐明摄

武汉解封的第一天,电视画面上,行人走在街上,几乎每个人都继续保持着社交距离,与他人至少保持1.5米的距离,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上,乘客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坐在车厢内。

武汉解封,打开观察疫后世界的一扇窗。一切都在慢慢恢复,一切都在开始变好。

荊楚春已至,暖阳慰人心。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武汉人的眼里、心里、笑容里。

春天就在每一个援鄂医疗队员的心里!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雄凯旋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