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党员风采裘怿钊不退休医生的七十余
TUhjnbcbe - 2024/8/23 16:45:00
白癜风能治愈 https://m.39.net/pf/a_4793212.html
<

裘怿钊,年1月出生,浙江嵊州人。年10月加入农工党党,曾任农工党绍兴市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行医教学七十余载,医院副院长,医院院长、名誉院长,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不退休医生”称号,曾获得“绍兴好人”“浙江好人”“绍兴市医师终身荣誉”。年,裘老又获得了“浙江省医师终身成就奖”,他的家庭也被评为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出生于绍兴医学世家的裘怿钊,年开始行医,行医年纪和共和国同龄。七十余载悬壶济世,裘怿钊以精湛的医术挽救生命无数,即便退休之后依然坚持义诊,是绍兴医学界不折不扣的泰斗级人物。

同时,为了能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医学知识,他自学了多门外语,对英文、德文、俄文、日文无一不精。他潜心研究内科知识,并结合平时工作归纳总结,陆续翻译、编著了10余本著作,给医学界留下宝贵的财富。

裘怿钊钻研好学、不为名利的行医作风感染了家里一代又一代的后辈。至今,裘家三代共走出了11个医师,他们有的是有口皆碑的好医生,有的是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年轻人,这个“白衣天使”之家践行着新时代悬壶济世的裘家好家风。

潜心医道,悬壶济世

年,裘怿钊出生在嵊州市崇仁镇一户医学世家,祖父是一位中医,父亲是一名“赤脚医生”。自小受到家庭熏陶的裘怿钊,从小就有了“当医生,祛人病,救人命”的志向。

高中毕业后,裘怿钊考取了国立江苏医学院。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战火纷飞,学校迁入西南山区。尽管求学之路异常艰苦,但他从未放弃从医的念头。

年,25岁的裘怿钊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故乡绍兴,医院(医院前身),成为一名内科医生,开启了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者生涯。从那时起,医院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在儿子裘钢的印象里,父亲总是很忙碌,医院打来电话,父医院,一直忙到天亮。家里也堆满了各类医学专业书籍,“每次下班,父亲都夹着厚厚一叠书回家。”

凭着一股对医学的热忱,裘怿钊的医术迅速精进。每次给病人看病,他都耐心询问,细致诊断。从医这些年来,不少患者成了他的朋友。

何文千就是其中一位“忘年交”。55年前,3岁的何文千因病高烧不止。当时,裘怿钊正在新昌考察学习。何文千的母亲正心急如焚,打听到他来了,立即找上门,“裘大夫拜托您帮忙看看,医院,都说孩子治不好了”。裘怿钊未带医疗器材,情急之下,跑到附近村庄找到一位乡村医生,借了一副听诊器,沿着孩子胸廓叩诊。叩诊听到浊音,结合孩子的其他症状,裘怿钊判断孩子得了化脓性胸膜炎,必须马上抽出胸腔积液。他随即取了一副注射器,用叩诊法判断出积液的大致位置,慢慢抽出积液,医院,看到孩子脱离危险才离开。

年,何文千27岁了。有一天,裘怿钊正在办公室办公,何文千推门而入,上前就喊“救命恩人”,弄得裘怿钊一时摸不着头脑。后来一番解释,才弄清原委。何文千说,裘大夫不仅医术高明,为人也十分热心,有问必答,有难必帮。

平时,遇到问题或是疑难病例,裘怿钊总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下来。这些年来,笔记本积累了多本。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治疗方案……都详详细细地记录在内。在他眼里,这些躺在时光里的“行医笔记”,是一辈子最大的财富。

在“行医笔记”朴素的记录中,有裘怿钊一个个生动的行医故事。

20多年前,有一位诊断为心脏病的病人,必须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当时除了联系到供体,还请了上海、杭州的2组专家进行手术。前一天,医院来的专家们已经对患者作了检查,准备第二天手术。当医院院长,因为考虑到这一手术风险较大,就亲自去病区再一次作了检查。站在病床旁,他闻到一股酒味,原来病人平时酗酒。再仔细询问、检查,他得出结论,这是酗酒引起的病变,根本不需要进行心脏移植,病人只需停止酗酒再配合一些治疗措施就可以痊愈。为此,他又和2组专家讨论,讲了自己的诊断意见,专家们最后表示认同,同意取消第二天的手术。后来,这位病人在几个月后就痊愈出院了。

凭借精湛的医术,裘怿钊挽救了许多生命,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痛苦。

笔耕不辍,好学不倦

走进裘怿钊的家,只见满屋都是书,书桌、书柜、沙发甚至墙角,都被各类期刊、书籍占据。“老爸爱好看书,有时候我推他出去散步,他还要带本书出去。”女儿裘琳琳说。

年,医院医院图书馆发现了一套英文版《西塞尔内科学》,如获至宝,一连几天不眠不休地阅读。“这本书中的很多理论对我很有启发。要是能翻译出来,肯定能对我们国家的医学事业有帮助。”于是,他和老师说干就干。整整半年,除了工作,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其中。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他凭借自己扎实的医学基本功和英语水平,将这本著作的内容摘抄记录,逐字翻译,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翻译完成《西塞尔内科学》的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分册,总计达60万字。

裘怿钊家里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翻译《西塞尔内科学》所作的英文笔记,这本多页的《红星日记》,浓缩着裘怿钊对医学的热爱。翻开笔记,工整的字迹、清楚的批注和目录,让每个看到它的人都心生敬意。《西塞尔内科学》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医学巨著,裘怿钊参与翻译的中文译本,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绍兴医学内科学的发展,对国内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

一边行医、一边学习,是裘怿钊雷打不动的习惯,为了能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医学知识,除了英文,裘怿钊还自学德文、俄文、日文。大学期间,他就买来一套德文的人体解剖教材,一边学医学知识,一边学德文。上世纪50年代,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医学知识,他凭着一股劲,自学俄文、日文,翻译了30万字的俄文版《动脉粥样硬化症》。

出于对医疗事业的执着热爱,喜欢阅读外文期刊、撰写学习笔记的他,始终将医学知识保持在“最新状态”。

年,83岁的裘怿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编著了《呼吸系统综合征诊疗手册》。年,他又出版了《心脑血管检诊手册》。“为了写这两本书,父亲自学了电脑文字排版,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裘钢说。

最近,裘怿钊的又一本著作《内分泌综合征诊疗手册》出版。“我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年轻人一些启发。”裘怿钊说。这本耗时近3年编著的新书,有31万余字,是裘怿钊95岁高龄之后笔耕不辍完成的。

这些年,裘怿钊潜心研究内科知识,并结合平时工作归纳总结,已陆续翻译、编著了10余本著作。

退而不休,初心如磐

“只要是有病人呼救,父亲总会放下手头事情,马上赶去抢救。”“没有报酬,没有补休,治病救人已经成为父亲的第一职责。”今年父亲节,儿子裘钢专门写了一篇《我的父亲》作为礼物送给裘怿钊。在裘钢记忆里,小时候夜里经常能听到病区工友来敲门,喊父亲去抢救病人,不出一二分钟,就能听见父亲出门的声音,不论酷暑严寒,几十年如一日。

年退休后,裘怿钊曾到美国探亲,医院慕名想要高薪聘请他,但都被他拒绝了。“我们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我还是喜欢给自己人看病。”回国后,裘怿钊接受医院返聘,继续奋战在临床一线。年,裘怿钊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不退休医生”称号。

年,行动开始有些医院临床一线退下来。但裘怿钊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诊室搬到了家里,免费给病人看病。直到现在,慕名前来的患者仍络绎不绝。“前不久,还有患者特意从深圳赶过来,不少疑难杂症被父亲一眼就看出了端倪。”裘怿钊的女儿裘琳琳说,还有不少老病人时常来访,从患者变成了朋友。

“4年前,我表妹咳嗽得厉害,咳了1个多月,医院还不见好,我得知这一消息马上带她去了裘医师家里。”市民冯若蕾说,当时裘怿钊已经93岁高龄,但依然热情接待了他们,一番听诊之后就诊断出病人患有过敏性支气管炎,“裘医师只开了1.83元的处方药,表妹吃了3天病就好了,她直呼裘怿钊为‘神医’。”

前些天,65岁的鲁阿姨也敲开了裘怿钊的门:“裘大夫,我咳嗽快一个月都没好,您帮我看看行吗?”裘怿钊让她坐下,仔细查诊。“咳嗽大概什么时候发作?有没有其他症状?最近接触了什么东西?”几番询问下来,裘怿钊从书架上拿起听诊器,仔细叩诊,“应该是过敏性支气管炎,我给你开点药。”3天后,鲁阿姨咳嗽好转,特意来到裘怿钊家,连声道谢。

常有人带着礼物登门道谢,他一概不收。“父亲节俭惯了,现在住的这间屋子是单位的房改房,他一住就是30年。”裘琳琳说,他们想给父亲换套大点的房子,被父亲拒绝了,说住这里挺好。

济世为怀,医道传家。裘怿钊的大女儿、大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了医生。他的孙子外孙及他们的伴侣很多也走上了医护道路,至今,裘家三代共走出了11名医师。去年年初,外孙钟雷毅然响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号召,加入了抗疫突击队,60多天奋战在隔离病房。尽管外孙未回家过年,但裘怿钊很欣慰。

裘怿钊常用的英文词典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成功只不过是过去的云烟,勤奋才是指引人向前的明灯。”从医这些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座右铭,“只要还干得动,行医之路就没有终点。”

来源:绍兴市委会

原标题:《裘怿钊:“不退休医生”的七十余载悬壶路》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员风采裘怿钊不退休医生的七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