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健康报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
心衰有这些危害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疾病患者生存期延长,导致我国心衰患病率持续升高。
心衰会影响全身脏器的功能:肾血管灌注不足可致肾功能异常,肝脏长期处于淤血缺氧的状态可致心源性肝硬化,肺部淤血可增加呼吸道感染概率,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心衰的种种症状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生活质量。心衰还会影响患者的工作、社交,甚至带来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发生心衰的原因
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异常是引起心衰最主要的病因。其中,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是心衰的常见病因。此外,患有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导致病情进展、恶化,也可导致心衰。
除心血管疾病外,非心血管疾病也可导致心衰。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甲亢等也是心衰的常见病因。上述患者为心衰的高危人群,除治疗原有疾病外,应定期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若出现心衰的症状要及时就诊。
此外,一些治疗肿瘤药物、抗抑郁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也可导致或加重心衰。因此,建议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前系统评估心脏功能,并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其他系统性疾病也可造成心衰,例如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瘤可导致心脏淀粉样变。心脏淀粉样变病死率高、预后差,应尽早诊治。
除疾病外,酗酒也可导致心衰。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多发生于30~55岁的男性。有10年以上大量饮酒史,出现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能排除其他心脏病的患者应考虑本病。
心衰预警信号
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警惕心衰。
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仅于较重的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很快消失。随病情进展,患者逐渐出现轻度体力活动即感到呼吸困难,严重者在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以致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休息。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另一种表现,患者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病情轻的患者坐起后几分钟症状消失,严重的患者可持续不缓解,甚至出现呼吸窘迫和口唇紫绀。
乏力、运动能力下降:心衰患者经常并且早期就可以出现疲乏无力,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
水肿:与肾脏引起的浮肿不同,心衰引起的水肿多先见于身体低垂的部位,比如下肢。卧床患者常表现在腰、背及尾椎骨周围等部位,按压可出现凹陷,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膜腔积液。
咳嗽和咳痰:心衰患者常常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或泡沫痰,严重者可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痰,多与呼吸困难并存。很多患者常被误诊为肺部感染。此症状是心衰引起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渗出所致。
其他:心衰患者还可有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失眠、心慌等非特异症状。严重心衰引起脑缺氧时,患者还可出现嗜睡、眩晕、眼前发黑、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