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好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近日,记者见到裘怿钊时,他正在翻看最新一期的《中国医学论坛报》,不大的书桌上,铺满了各类医学书籍,“干我们这一行,不多看多学不行”。
已97岁高龄的裘怿钊,身高体瘦,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儒雅、随和。医院院长,退休后,医院返聘,继续发挥余热。他还将诊室搬到家中,免费为患者看病。他将勤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自学四国语言,翻译了60万字的《西塞尔内科学》,编著出版了《呼吸系统综合征诊疗手册》《心脑血管检诊手册》等。
年3月,已近期颐之年的裘怿钊被评为“绍兴好人”。
潜心医道
裘怿钊出生在嵊州市崇仁镇一户医学世家,祖父是一名中医,父亲是一位“赤脚医生”。裘怿钊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国立江苏医学院。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战火纷飞,学校迁入西南山区。“为躲避敌人的攻击,我们每天都要步行八九十里路,翻山越岭去上学。”尽管求学之路异常艰苦,但他从未放弃从医的念头。
年,25岁的裘怿钊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故乡绍兴,医院(医院前身),成为一名内科医生。从那时起,医院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在儿子裘钢的印象里,父亲总是很忙碌,有时候半夜三更,医院打来电话,父医院,一直忙到天亮。家里也堆满了各类医学专业书籍,“每次下班,父亲都夹着厚厚一叠书回家”。
凭着一股对医学的热忱,裘怿钊的医术迅速精进。每次给病人看病,他都耐心询问,细致诊断。记者在裘怿钊家里看到不少书法作品,“这些都是患者康复后送给我的。”裘怿钊笑着说,从医这些年来,不少患者成了他的朋友。
何文千就是其中一位“忘年交”。55年前,3岁的何文千因病高烧不止。当时,裘怿钊正在新昌考察学习。何文千的母亲正心急如焚,打听到他来了,立即找上门,“裘大夫拜托您帮忙看看,医院,都说孩子治不好了”。裘怿钊未带医疗器材,情急之下,跑到附近村庄找到一位乡村医生,借了一副听诊器,沿着孩子胸廓叩诊。叩诊听到浊音,结合孩子的其他症状,裘怿钊判断孩子得了化脓性胸膜炎,必须马上抽出胸腔积液。他随即取了一副注射器,用叩诊法判断出积液的大致位置,慢慢抽出积液,医院,看到孩子脱离危险才离开。
年,何文千也27岁了。有一天,裘怿钊正在办公室办公,何文千推门而入,上前就喊“救命恩人”,弄得裘怿钊一时摸不着头脑。后来一番解释,才弄清原委。何文千说,裘大夫不仅医术高明,为人也十分热心,有问必答,有难必帮。
笔耕不辍
走进裘怿钊的家,只见满屋都是书,书桌、书柜、沙发甚至墙角,都被各类期刊、书籍占据。“老爸爱好看书,有时候我推他出去散步,他还要带本书出去。”女儿裘琳琳说。
年,医院医院图书馆发现了一套英文版《西塞尔内科学》,如获至宝,一连几天不眠不休地阅读。“这本书中的很多理论对我很有启发。要是能翻译出来,肯定能对我们国家的医学事业有帮助。”于是,他和老师说干就干。整整半年,除了工作,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其中。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他凭借自己扎实的医学基本功和英语水平,将这本著作的内容摘抄记录,逐字翻译,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翻译完成《西塞尔内科学》的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分册,总计达60万字。
裘怿钊家里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翻译《西塞尔内科学》所作的英文笔记,这本多页的《红星日记》,浓缩着老人对医学的热爱。翻开笔记,工整的字迹、清楚的批注和目录,让每个看到它的人都心生敬意。《西塞尔内科学》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医学巨著,裘怿钊参与翻译的中文译本,对国内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
除了英文,裘怿钊还自学德文、俄文、日文。大学期间,他就买来一套德文的人体解剖教材,一边学医学知识,一边学德文。上世纪50年代,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医学知识,他凭着一股劲,自学俄文、日文,翻译了30万字的俄文版《动脉粥样硬化症》。
平时,遇到问题或是疑难病例,裘怿钊总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下来。这些年来,笔记本积累了多本。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治疗方案……都详详细细地记录在内。
年,83岁的裘怿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编著了《呼吸系统综合征诊疗手册》。年,他又出版了《心脑血管检诊手册》。“为了写这两本书,父亲自学了电脑文字排版,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裘钢说。
最近,裘怿钊的又一本著作《内分泌综合征诊疗手册》即将出版,“我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年轻人一些启发”。
退而不休
裘怿钊的书架上,挂着一副听诊器,由于用得久了,听诊器一头已微微发*。“这副听诊器,用了10多年。”女儿裘琳琳说,父亲每次看病,这副听诊器都要派大用场。
“裘大夫,我咳嗽快一个月都没好,您帮我看看行吗?”上周,65岁的鲁阿姨敲开了裘怿钊的门。裘怿钊让她坐下,仔细查诊。“咳嗽大概什么时候发作?有没有其他症状?最近接触了什么东西?”几番询问下来,裘怿钊从书架上拿起听诊器,听筒从鲁阿姨前胸移到后背,右侧移到左侧,“应该是过敏性支气管炎,我给你开点药”。3天后,鲁阿姨咳嗽好转,特意来到裘怿钊家,连声道谢。
自从年退休后,裘怿钊就接受了单位返聘,继续奋战在临床一线。年,他的腰椎间盘出了问题,这才回家静养。但裘怿钊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诊室搬到了家里,免费给病人看病。这些年来,他已记不清在家里接待了多少病人。鲁阿姨说,周围的邻居都认识裘大夫,也很感激他。
常有人带着礼物登门道谢,他一概不收。“父亲节俭惯了,这间屋子是单位的房改房,他一住就是30年。”裘琳琳说,他们想给父亲换套大点的房子,被父亲拒绝了,说住这里挺好。
济世为怀,医道传家。裘怿钊的大女儿、大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了医生。他的孙子外孙和他们的伴侣也都走上了医护道路。去年年初,外孙钟雷毅然响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号召,加入了抗疫突击队,60多天奋战在隔离病房。尽管外孙未回家过年,但裘怿钊很欣慰。
裘怿钊常用的英文词典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成功只不过是过去的云烟,勤奋才是指引人向前的明灯。”从医这些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座右铭,“只要还干得动,行医之路就没有终点。”(绍兴日报见习记者张诗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