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仲景急证治疗学 [复制链接]

1#

中医能否及时有效地治疗急危重症?答案是肯定的。

中医重大的优势就在于急危重症的治疗,这可以从中医药的形成与发展史上看出端倪。张仲景和他的《伤寒论》就是在天灾人祸、疾病横行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在《伤寒论·序》中说:“余宗族众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即表明当时疾病流行广,病证危重,病死率高。可以说,《伤寒论》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急危重症救治有关。其中许多条文描述的都是在疾病失治误治后的救治措施。所以有人把张仲景戏称为“救误队员”“救急将*”。

从中医药的发展史来看,《伤寒论》是一部临床实践性极高的论著,张仲景是扶危救济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发扬了《内经》六经辨证思想,创造性地发明了上述有关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优秀辨证思路和方法,活人无数。

1仲景对临床急救技法的贡献

张仲景集汉以前的中医学之大成,结合自己的丰富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伤寒杂病论》,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其中留下了许多治疗急危重症的宝贵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在《伤寒杂病论》中,仅救猝死方法即有10余种,如:薤汁灌鼻中,猪脂苦酒灌喉中,吹皂荚末鼻中;救猝死而张口反折者,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饮以五*诸膏散等。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篇中,猪骨烧灰水冲服治食诸果中*,金汁、土浆、大豆汁治食诸菌中*,苦参苦酒治饮食中*烦满及通除诸*药的甘草荠苨汁等,内容相当丰富。特别是仲景救治“尸蹶”时,用菖蒲屑内鼻两孔中,令人以桂屑着舌下。菖蒲、桂屑芳香开窍,治尸蹶恰到好处。尤其是“以桂屑着舌下”乃仲师救急之神来之笔。取其辛温芳香,辛散走窜之性,以通心阳,开心窍,使尸蹶迅速获得复苏。据考证,尸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源性休克,桂屑当指肉桂粉末。据药理研究证明,肉桂有扩张血管作用,能改善心脏的供血;桂皮油有解痉、镇痛及强心作用,故治疗尸蹶(心源性休克)有良效。

仲师救治“自缢死”的方法亦很有独到之处:“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并按其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此法最善,无不活者。”细心的学者不难看出,上述“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等,与现代医学抢救心搏骤停的胸外心脏按压法相似;而“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并按其之,并按其腹”,又与现代医学之人工呼吸法何其相似。并且仲景已非常熟练地运用于临床,成功率极高,故曰“此法最善,无不活者”。《医宗金鉴》亦注之曰:“此法尝试之十全八九。”

2仲景在对危急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的认识和应用方面的贡献

西医学非常重视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其实,医圣张仲景在多年前就非常重视上述内容在临床特别是在急重症中的应用。《伤寒杂病论》中有大量相似内容的观察和阐述。

①关于体温

在《伤寒论》中有大量关于体温的记载,而且描述非常细致、生动。既有主诉(自觉发热),也有检体发现(触诊所得),能很好地反映某种疾病的热型。如有关太阳表证的发热就有发热、热自发、翕翕发热、发热恶寒、发热微恶寒等,里证的身微热、身灼热、身热不去、烦热、不恶寒但热等。此外,还有潮热、小有潮热、日晡所发潮热、蒸蒸发热、往来寒热等。特别是危急重症患者的体温变化及热型,有助辨轻重,察转归,审预后,故更为仲景所重视。如第条“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辨阴寒之气盛于内,虚微阳气格于外;第条“身有微热,见厥者”,辨阴盛格阳,虚阳外越;第条“日晡所小有潮热”,辨实热内结,为阳明腑实证;第条“日晡所发潮热”,辨胃腑燥实,为阳明腑实重证等。

仲景重视触寒温,辨预后,从发热与厥冷的体温变化判断疾病的危重变化。如第条“少阴病,恶寒身倦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第条“发热而厥……为难治”;第条“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等。通过厥热的体温变化辨转归:第条“发热四日,厥反三日”,热多厥少为阳气胜,病情好转;第条“厥四日,热反三日”,厥多热少为阴寒胜,属病危病进。

②关于脉搏和血压

现代医学对此两者看重绝对数值。传统中医却联系整体,不仅注意其数量,而且在质量与形态方面亦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论述,并用之指导临床。特别是脉搏,至张仲景已归纳总结了30多类多种。除与现代医学相似的脉率变化如快(数)、慢(迟)外,还有浮、沉、滑、涩、虚、实、长、短、大、小等。特别是总结出了一些危重症常有的脉象如虚、芤、细、微、弱、动、涩、促、结、代等。其中兼具反映血压情况的有以下几种:弦、紧、实、大、洪等,多见于血压升高;虚、细、微、弱、沉等,多见于血压下降或处于休克状态之下。这些对临床判断病情轻重与转归、危重症预后及指导治疗方面都是极有价值的宝贵经验。前述仲景所论及的多个危重病证,多数都有相应的危重症脉象表现,如对处于少阴病危重阶段的脉象描述就有30多种。有些脉象对判断预后,指导救治是极其实用的。如第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第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第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等等。明确告诫我们,少阴病脉“微细沉数弱涩”等为少阴阳虚阴盛危证,忌汗下,宜急温;应回阳救逆,以免亡阳之变。这对指导医者见微知著、抓住战机,以免失治误治具有非常宝贵的意义。再如第条中关于“脉微”“厥逆无脉”“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等,都是指导医生判断危候、明确预后、及时救治的宝贵经验。此外,促、动、结、代等反映心脏疾病的脉象,亦早已为人们熟悉和接受,并在临床诊治及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③关于呼吸

西医学非常重视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将之列入重要的生命体征,并将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作为对急重症患者判断预后的重要指征。仲景在多年前,就对此做出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应用于临床,作为危重证候主症及判断预后、转归的重要依据。关于呼吸的描述有少气(短气)、短气不足息、上气、大逆上气、微喘、喘、喘满、不得息、上气肩息、喘不得卧、喘逆、息高等。如《伤寒论》第条“腹满而喘”属实热壅滞,气机不得通降的阳明腑实重证(用承气汤治疗);条“干呕短气”为悬饮上攻,肺气不利,水停胸胁之重证(十枣汤证);第条“气上冲喉咽不得息”为邪实于胸、肺气上逆之瓜蒂散证;及《金匮要略》“咳逆上气,喘鸣迫塞”的葶苈大枣泻肺汤证等。其病理表现与现代医学之肺脓疡、渗出性胸膜炎、肺水肿、肺不张及感染休克等诱发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相似。此外,肩息、喘满、息高等多属肾气下陷、肺气上脱的危候,预后差。这相当于现代医学呼吸急促、呼吸衰竭的表现。仲景对上述呼吸困难的诊治及预后判断,极大地丰富了中医急证治疗学,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3仲景对腹诊方法的重视及其对急重症之临床指导价值

腹诊在仲景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伤寒论》中有多条原文,近50首方剂涉及腹诊及其治疗。《金匮要略》中也有50多条原文,20余首方剂涉及。其中属于急重症者超过半数以上。所以,腹诊不仅在仲景学说中,而且在中医急证学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有极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它不仅吸引了国内不少医学专家,也引起了日、韩等国外医学家的重视。仲景应用腹诊审察病因病机、判断病位和病性、确定治则和方药,以及推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对于急重症的诊治,更有其独到之处。如仲景运用腹诊为主,以少腹满、少腹急结、少腹当硬满、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痛引少腹入阴筋等,分别判断“水停下焦,气化不行”“热结于下”“外邪内陷,与瘀血相结”“实邪内结”“阴寒凝结”等,就很生动、具体,操作性强。同是腹满,仲景又能根据“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总结出了腹诊中辨别病证属性的经典手法。仲景还通过腹诊,确立治法。如第条:“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仲景腹诊精到,但也不排除其他诊法,而是将之有机结合,运用于临床急证。如阳明三急下证,通过望、问、腹(切)诊而确定并拟出急下存阴的治法方药,为我们临床“见微知著,抓住先机,防治急证”树立了典范。又如《伤寒论》第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仲景巧妙地将医生的触诊所得与患者的自觉症状有机地结合起来,诊断出危重病证,其方法非常值得借鉴。仲景运用腹诊及结合他法,诊断蓄血重证、奔豚证、结胸证、三泻心汤证、悬饮证、胸膈痰实证、痞满燥结证、下焦不固便脓血证、寒疝证、肠痈、崩漏等急重病证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的。他通过腹诊等诊断肠痈,确定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及大*牡丹汤等,启迪了无数医家,救治了千百万患者,其功堪嘉。

本文摘自《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简介

彭万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逾四十年,崇尚学伤寒、用伤寒,为岭南经方大家。其中医药学教研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仲景学说研究进展、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药养生康复学等学科为主,主攻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糖尿病及多种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药新药、中成药的研究开发等。因对仲景学说研究深入,每以经方立起沉疴,故海内外求医者甚众。本书从彭万年教授仲景学说阐微、临证经验、医案与研究三方面系统总结了其一生的临床经验,全部文稿由彭教授原作和其众多硕博士生写成,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了彭教授对仲景学说的领悟及临证运用经方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科疑难病、常见病的经验,对于促进《伤寒论》的研究和推广经方应用具有重要价值,适合于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近日在中医书院购买书籍的读者请注意!受疫情影响,发货缓慢,有的书籍也许会暂停发货。请大家耐心等待哦。

END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主编:宋爱*,周英。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五苓散治肝硬化腹水医案一则●10年腰痛,服7剂药缓解医案附治疗思路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