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餐桌上的四十年那些与吃有关的回忆 [复制链接]

1#

一.难忘西红柿鸡蛋面

小时候,西红柿炒鸡蛋曾经是我最爱的菜肴之一。想当年除了鸡鸭鱼肉之外,鸡蛋可是最令人垂涎的食物了。那年月鸡蛋也是凭票供应的,能吃到鸡蛋的日子不多。只有逢年过节或者过生日的时候,才有鸡蛋吃。

我最喜欢吃的是白水煮鸡蛋。洁白的蛋清和金*的蛋*,怎么吃都不腻。过节或者过生日时,老妈发的煮鸡蛋我常常舍不得吃,和水果一起放在枕边。欣赏一两天后才慢慢吃掉。

我常常眼巴巴地看着老妈给工作繁忙的老爸做早餐——一大海碗葱油挂面,里面卧着两个荷包蛋,真让我淌口水啊。

姐姐从小身体不好,一直瘦弱多病,因此老妈对她照顾颇多。比如常常给胃口不好的她喝奶粉或者冲泡麦乳精等等,令我羡慕不已。

有一回姐姐又生病了,好像是胸膜炎。她住进了部队卫生所,我和老妈去看望。

进门不一会儿,就见有人给姐姐送来了晚餐。我定睛看那一小盆面条,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那是一盆西红柿鸡蛋面,目测鸡蛋肯定不止一个,而且是炒过之后放入的。油汪汪*澄澄一大坨,围绕着红艳艳的西红柿,加上绿色菠菜*色面条,不仅养眼夺目,且淋上了酱油和麻油香气扑鼻……

我肚子里的馋虫立马被勾出来了,哈喇子就挂在嘴边。我甚至嫉妒地想:为什么生病的人不是我呢……时光流淌多年,那天的情形,那盆诱人的面条依然历历在目。

转眼间,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平民百姓的餐桌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领导干部下去调查指导工作,伙食标准限定四菜一汤,但可以添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国家领导人亲自点名这个菜,可见它虽不算奢侈,但也是民众眼中的好东西。

90年代后票证取消了。鸡蛋和鸡鸭鱼肉及豆制品奶类一样,成了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东西。番茄炒蛋这道营养又好吃的菜肴,逐渐成为平民餐桌上的最常见。而且由于它操作方便,成为人人都会掌勺的最普及大众菜。

这道菜普及到什么程度?不消说人人会做个个皆晓,看看中国运动员参加世界级竞赛的常规穿着——红*相间的运动服就知道了。这种双拼色运动服竟然被国人戏称为“番茄炒蛋”。

于是,这道菜逐渐被大家吃得“烂大街”了。于是,就有人对它不屑一顾了——那回姐姐和女儿到我家用餐。母女俩一进门就宣布:不吃西红柿炒蛋。我愣了下随即点点头,但同时也为这道菜悲哀——往日里令人垂涎欲滴的红配*,如今竟然这般不受人待见了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鸡蛋的品种和身价也各不相同了。如今可细分为土鸡蛋,洋鸡蛋,甚至有各种品牌的“放养”或“散养”鸡蛋。如此,西红柿炒蛋也就有了各种味道。至于西红柿,也有跨季节的“大棚西红柿”和按季节的“天然西红柿”的之分。

无论如何,我还是一直喜欢这道菜。

二.罐头的没落

曾几何时,能吃到罐头食品,是我们引以骄傲和自豪的。

小时候,每当看到妈妈拿出一盒铁皮或者瓶装罐头,不管是肉类还是水果类,都让我们垂涎欲滴。那年月鸡鸭鱼肉全都要票,定量供应。唯有罐头类食品是不要票证的。但是,一听罐头少则几元,多则十几元,对于月薪仅仅数十元的人们,自然是昂贵的奢侈品。

于是,罐头成为上好的送礼佳品。逢年过节特别是看望病人时,罐头食品自然是拿得出手的上等礼物。

那会儿我家在青藏高原偏僻的草原上。曾经有一次我发烧了。嘴里没味道不想吃饭。我想起妈妈曾经给发高烧的弟弟买过一瓶梨罐头。于是,当妈妈问我想吃什么,我不好意思说想吃罐头,就说想吃酸甜的。本以为我会得到水果罐头,也不知是否当地没有卖罐头的商店,总之妈妈竟然给我端了一碗糖醋水过来……我一看心里彻底凉凉了。心说老妈明知我发烧该买水果罐头啊,哪怕就是买一瓶果汁也好啊。她竟如此偏心儿子,对女儿这般冷酷,让我顿时失望和恼怒兼而有之。

后来,一种叫做午餐肉的罐头大行其道。现在想来,午餐肉其实跟我们如今常吃的火腿肠味道大同小异,不过铁皮包装而已。我家经济条件还算不错,老妈就经常买午餐肉给我们吃。其实吃多了也就腻歪了。还是不如全肉的罐头好吃。

儿子出生后,瘦弱多病且很挑食。婴儿期的他常常因扁桃体发炎高烧不退,打针吊水住院是常事,而且吃饭成了老大难问题。我绞尽脑汁换着花样做,他经常还是摇摇头不吃。老妈眼看外孙病病殃殃,心痛之余就把自己“珍藏”的肉罐头拿出来。有鸡肉的,猪肉的,鱼肉的。可是,儿子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尝一口就拒绝再吃。我倒是看着十分嘴馋,不时“替”儿子吃几口——那种味道可真令人齿颊留香啊。

时光荏苒,我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国家的变化而逐渐步步高升。

现如今,原来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罐头,已然被人们冷落了。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食物要吃新鲜的,罐头再好也存放已久,且里面是否含有防腐剂?即便对人体无害,也不如现买现烧更鲜美更营养。我在超市里选购食品,常常看着那些遭遇冷落几乎无人问津的罐头,心中不由得万般感慨世道的变化……

如今人们买罐头,往往只是为了外出旅途使用。比如自驾游时,外出探险登山时。在没有合适的餐厅且饥肠辘辘的时候,暂且凑合着补充营养。一旦有了吃饭的地方,谁还吃罐头呢?

三.年饭今昔

物质极度贫乏的时期,每人每月只有半斤肉,半斤食油,鸡鱼肉蛋包括豆腐都只有那么一点点。放学回家后,每逢看到老妈烧的菜里有鱼或肉或蛋,立马两眼放光——今天有得享受了……

小时候,我们很盼望过年。因为过年不仅仅意味着放鞭炮,看文艺节目,更因为过年要吃大餐——年饭,还要穿新衣。这其中最重要,最有诱惑力的,当然还是吃年饭——民以食为天嘛。辛辛苦苦一年过去,无论家境富裕或者贫寒,都要在这一天痛痛快快大吃一顿,犒劳一下自己的胃。

每逢过年前,人们都要到国营副食品店里排长队,为的是购买年饭食材——节前凭票供应的紧俏副食品。有一年,我跟着老爸到市中心大菜场买年货,排了一下午队,终于把手中的“票票”都花出去了。父女俩手提肩扛战利品来到公交车站(那时没有出租车),已有二三十号人在等车。眼看即使来了车我们也挤不上去,于是我提着一篮鸡蛋,跟父亲走了三四公里冻得硬实的雪路,冒着严寒跌跌撞撞回到家里。

节前许多天,老妈就早早开始准备了。杀鸡,宰鱼,卤牛肉,剁肉馅,炸藕合……一直要忙很多天,就为了除夕这顿全家团圆的丰盛大餐。

年三十全家人都回来了。我们按照老妈吩咐做这个干那个——年饭前的杂事很多。

终于十几道菜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这顿一年当中最丰盛,也是人口最齐的团圆饭。年饭会一直吃很久,面对满桌珍肴,必定要大快朵颐。再加上酒精的作用,个个吃得“脑满肠肥”。晚上把剩饭剩菜热一下,再包上几盖帘饺子,一边看春晚一边继续吃。

回想起我当兵的时候,医院伙食很糟糕。馋得我每次回家都要老妈好好犒劳一下,吃点卤菜或饺子什么的。医院每逢过年的伙食倒是很丰盛,年饭有各种吃不到的好菜:红烧肉,糖醋排骨,木须肉,辣子鸡丁,清蒸鱼等等。还有上好的粳米饭。而且最重要的是——米饭不限量,可以随便放开吃。于是,我和一帮小姐妹们,早早拿了大海碗去食堂打饭。我们每个人都盛了平时三倍的饭菜,回到宿舍里慢慢享用——三两天内不需再去食堂了。

上大学时,学校食堂伙食也很差。只中午一顿有点荤腥,早晚两顿都是咸菜或者水煮菜。老妈给的零花钱,统统变成了我周末改善伙食的经费:我那时经常去吃小笼包,饺子或者馄饨。寒假回家时,为使餐桌上的年饭更加丰盛,我找同学调剂了肉票,买了一堆腊味香肠带回家。某一次好心的同学还在咸阳站停车的两分钟内,为我送上一筐西红柿辣椒茄子——青藏高原没有这些“精品”蔬菜。

改革开放后随着各种票证统统取消,人们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开始了。

大家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之后,各种大小超市和农贸市场应运而生,想吃什么就去采购一番,再也不必等到过年才“打牙祭”,大吃大喝一顿了。

随着时光推移,收入渐丰的人们开始进入餐馆消费。日日在家烧煮,味道自然贫乏且变化不大,到各种餐馆享口福当然惬意。

于是,天南海北各种味道的饭馆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在城镇生长起来。如今人们工作之余,经常邀上三五好友或亲戚家人,到餐厅里大聚或小酌。

我家不知从何时起,取消了一家老少在除夕共同做年饭的习俗,改为提前在餐馆里订好“年饭”。到时候十几口人往包间里一座,一边吃着时鲜菜蔬鸡鸭鱼肉,一边海阔天空恣意闲聊……吃完把剩菜剩饭打包,挥手告别各自走人。

如今,再也没有了我们小时候那般望眼欲穿,翘首以盼,抻长脖子等着过年,巴望着吃“好东西”的感觉了。现在的生活天天都是“过年”,寻常日子里的菜肴都具备了昔日“过年”的餐桌水平。

过年,似乎与“吃好的”,“享口福”并没有多大关系了。现在过年就只意味着合家团圆亲友见面,共叙亲情和友情了。

相反地,随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渴求,所谓“吃香喝辣”——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倒成了人们不敢肆意而为,心里有些“犯怵”的事了。

多吃蔬菜水果,少喝酒少吃荤,成了各种媒体上常见的文章,以及朋友们见面互相提醒的重要问题。

岁月如歌。我们的餐桌随之也变幻着岁月的曲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