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窄窄的书桌,一张老旧的板凳,医院结防门诊主治医生肖朗的办公区域。
“咳嗽多久了?”“第一次得这个病吗?”......肖医生一手摸着鼠标,另一只搭在桌面,精神饱满的坐在桌前询问患者病情。轻声细语、温柔和顺,是记者对她的第一印象。
一封感谢信
纸短情长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上写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肖医生便是这样的角色。
年4月22日,医院结防门诊收到一个特别的礼物——一封感谢信和一张折纸卡片。卡片是一件精致的白大褂里嵌着一条珍珠项链,领口旁垂着听诊器等物品,大褂的胸牌上清晰地写着“结防门诊肖朗”。或许这就是患者眼中的肖医生,虽然每次碰面都隔着防护口罩,从未看清过医生的“真面目”,但在患者刘莲(化名)的眼中,肖朗就是这样的形象。
打开写有“肖朗医生亲启”的信封,两页纸不足百字却工整有力。纸上清晰地写着“您像家人和朋友一样为我提供指导、帮助、鼓励和安慰,帮我度过了痛苦难关......”寥寥数语,却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这是肖朗医生曾救治过的结核病患者刘莲亲笔书写的信件,她在当天亲自将感谢信送到肖医生手中。刘莲说,她是在去年的3月被确诊为结核病,当时的她难以接受。“在治疗过程中,肖医生从未有过一丝不耐烦,反而是更加细心。她不仅专业,还极度负责。”刘莲这样说。“你相信我,我也会全力以赴!”这是肖医生对刘莲反复说的话。
在肖医生看来,这位三十多岁、温文尔雅的患者,正是拼事业护家庭的时候,压力大不能倒下!在长达12个月的相互信任和配合的治疗下,刘莲痊愈了。
一群孤独无助的患者,用口罩将自己隔离;一位孤独的“结防人”,扛起了这面大旗......
尽我所能
帮助更多人
终止结核病的流行,是无数结防人的梦想,也是肖朗踏上这条路的初心。
据肖朗医生说,在她六年级的时候,她的医院做结核胸膜炎大手术,她也因此被迫与父母分离。对于年纪尚小的她来说,最直观的感觉便是这个病,拖不得!
在当时,捉襟见肘的医疗条件无法帮助肖朗的父亲快速更好地治疗,“如果我能学医,是不是可以尽我所能,帮助更多人?”肖朗对自己说到。后来肖朗报考重庆医科大学感染病学,父亲和家人鼎力支持。
“慢条斯理的说话和气急败坏的说话,自然是前者更好的。”这是肖朗的研究生导师所教导她的。除此之外,她的科室主任也让她刷新了一些认知与看法。“我在年刚参加工作时,有个近20岁的孩子来住院,但他父母在外地,每次转医疗费都极不容易。主任从来不思考其他,都是先帮孩子垫付。”肖医生这样说到。
对医生期望的背后,是对生命意义的思索。肖朗和她身边的这群人,恰好为我们推开了一扇触摸生命与生活的门。
防治结核
我为群众办实事
对你而言,“结防人”意味着什么?责任,肖朗这样说。
为患者悉心诊治的同时,对他们嘘寒问暖,是每一个结防人在岗位上的默默坚持,而刘莲和肖医生的故事,便是结防人最期望看到的结局。
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人学。医学不仅需要高精尖的科技和精湛的技术,也需要人性的光芒与对生命的敬畏,如此才称得上仁心、仁术。
“肖医生扛起了结核门诊的这面大旗。”感染科护士长周文丽这样评价,“她在科室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肖医生既专业又乐观,现在也成为了入*积极分子,积极的向*组织靠拢。”
△住院三支部*员志愿者
在3月24日,医院住院三支部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为契机,走进龙兴同乐社区宣讲防治肺结核知识,为群众办实事。
“终止结核病的流行”是无数结防人的梦想,肖朗只是默默奉献在结防战线上的小小缩影。近年来,一大批怀揣梦想的结防人用青春挥洒着汗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结防人的责任与担当。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全市结核病疫情逐年下降。
年5月10日,结合*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好实事的有关要求,由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开展的“我的结防事业——寻找结防好声音、好故事”征集活动正式开启,线索征集将截止到8月10日。如果你的身边有在结防事业征程中涌现出的动人事迹和精彩瞬间,请向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投稿(联系人:肖女士;联系),分享这些真切的故事。
上游新闻郑佳奇通讯员肖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