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咳嗽——胡希恕医案
宣肺化痰皆无效和解少阳建奇勋
何某,女,34岁,病案号初诊日期年3月1日:咳嗽断续年。年前感冒后患咳,四季皆作,冬重夏轻,咳嗽为阵发性,且以上午10点、午后3~4点、晚上8点为著,医院服中药30余剂(多为宣肺化痰,如杏仁、桔梗、清半夏、瓜蒌、枇杷叶、前胡等)皆未见效。近咯吐白泡沫痰,恶心,咽干,无汗,两胁胀满,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既往史:6年患肺结核。胡老与小柴胡汤加减:柴胡三钱,*参三钱,半夏三钱,*芩三钱,大枣四枚,炙甘二钱,生姜三钱,桔梗二钱,白芍二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咳减。上方去白芍,加枳实二钱、生龙牡各四钱,服六剂后两胁胀满已。继服半夏厚朴汤加减十余剂,咳平。
按;咳嗽多因痰饮上犯,肺失宣降,因此治疗宣肺化痰是其大法。但依法治疗,有时疗效难尽人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证不确切,方药不对证。有一些咳嗽患者,病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这种咳嗽如用宣肺化痰、解表化饮法治疗,当然不能见效,而应用和解少阳的方法,却能很快治愈。此在《伤寒论》已有明确记载,如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或咳者,是说许多出现小柴胡汤证者,不一定有咳嗽症,但具有典型的小柴胡汤证兼有咳嗽时,这种咳嗽则适用小柴胡汤治疗。因此,胡老常用本方治疗咳嗽。
附剪辑摘要:以上所述,是以五个病例、五个方证介绍了胡老治疗咳嗽的主要经验。胡老是辨方证的,用于治疗咳嗽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桂枝加厚朴杏仁汤、麻杏石甘汤、桑菊饮、麻杏薏甘汤、泻心汤、麦门冬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汤等,即遇到什么方证时,就用什么方药治疗,不拘于一方一法,这里不再一一列举。《经方专家》
论:本条医案的重点,就在标题,宣肺化痰无效,那就改变思路,和解少阳,则建奇勋。
少阳经病,胆火不降,相火刑金,肺津内耗,燥而失敛,则为咳嗽。小柴胡汤,降逆泄火,肺下抽薪,则肺润敛降,而不咳嗽。
从肺逆为咳,与肺燥而咳,又想到一事。《内经》五脏六腑,皆能致咳。《四圣》咳嗽根源;咳嗽者,肺胃之气逆也。都是一理,看懂了就一点都不矛盾。只是有的网友看不懂,以*师理论,与《内经》理论相悖,就在网上对*师理论诽谤,真可笑致极,不懂中医模块理论,如何治病。有眼不识泰山。从以下两方咳嗽者,对比理解,皆肺胃之气逆也。
小柴胡汤——相火不降,火逆刑肺,肺燥咳嗽。小柴胡汤,肺下抽薪。
麦门冬汤——表解卫泄,肺燥失敛,火逆上气,麦门冬汤,润肺敛火。
咳嗽——陈瑞春医案
杨某,男,43岁,记者。年月17日初诊。自述近年容易感冒,经用抗痨药等治疗无效。最近感冒咳嗽,疲惫不堪,咽痒咳声不爽,食纳差,二便正常,脉缓而力不足,舌薄白质淡红。曾用多种止咳药、青霉素注射,均未能使咳嗽停止。处方:柴胡10g*参15g法半夏10g*芩10g葛根15g防风10g苏叶10g前胡10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温服。
二诊:月5日。服药后精神明显好转,咳嗽减轻十之八九。痰不多,咳声清爽,舌根腻,脉缓有力,继以原方再进7剂。
3月日来访,谓咳嗽基本痊愈,精神明显好转,过去容易疲惫、不耐劳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查脉缓而有力,舌象正常,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嘱其以原方再进7剂,隔日1剂,以资巩固。《伤寒实践论》
论:表不解则卫不泄,会肺燥咳嗽。而少阳经不解,则火不降,也会肺燥咳嗽。咳嗽不止,就会用抗痨药。本案从哪找的用柴胡的辨证依据?是不是咽痒,纳差,咳痰不多?就是此三证,另外就是经常感冒,表里不和。胆胃不和则纳差,咳而痰不多,就不是痰饮病的咳逆,此属燥咳。纳差,不能用麦门冬汤,麦门冬滋腻,不是表实肺燥而用之,则会腹泻或滑泄。此经常感冒,不是表实。表实会肺痈的。此燥咳,加经常感冒,就是小柴胡证,表里不和,相火不降。
久咳——张磊医案
孙某某,女,47岁,年来诊。从小咳嗽至今,历40年,每年秋末发作,冬季较甚,夏季自愈。在发作期间,昼轻夜重,甚则难以入眠,痰多而稀,喉咙发痒,其神色形态无明显病容。窃思此病已数十年,患者服药较多,不见效果,一般治咳之剂均已用过,若不另想方药,恐难取效。忆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治咳论中有云,“胸中支饮咳源头,方外奇方勿漫求,更有小柴加减法,通调津液治优优”,考虑用此方较为合适。遂欣然疏方,以观其效。
柴胡9克,半夏9克,*芩9克,*参9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服。
服上方1剂即能安然入睡,服4剂后咳嗽已去大半,继服数剂而咳止。[河南中医学院学报,(3):1]
按语:本案所治,非读大书之人难以为之,堪为当今疑难杂症治疗之楷模也,值得诺同道细细玩味。《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河南中医学院学报》年3期)《经方研习》
论:秋天是燥金主令。燥则肺伤,肺燥气逆,则生咳嗽。从本案来看,好多秋燥证,不是去润肺,而是要泄火。秋天主大气的敛降,敛降失*,或收气不足,则相火上逆而刑肺金。此用小柴胡者,人参半夏,可以补中降逆,以助时令之收敛。柴胡疏少阳经气之结滞,以和胃降,*芩泄火,以抽肺下之薪,人参化气生津以润肺。小柴胡汤,一方而有四用,和胃,疏少阳,助肺敛,而应时令之收敛。
现在的治秋燥之方,用的最多的就是杏苏散,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方子。此是时方,据说是治疗秋燥肺咳的。现在看来,治疗秋燥,还是小柴胡牛逼,一方四用,面面俱到,有如太极拳,接化发。现在有点自信,就所有的秋燥之方,皆不如小柴胡汤。见燥治燥,那也是头痛医痛,而小柴胡治秋燥者,那是结构性的病理。时令之秋收,对应五脏之肺敛,而随中气之胃降,泄上逆之相火,和胆胃之顺降。这个结构,简直就是无敌,比太极拳的接化发还*。学习《伤寒》必须要学习这种的结构性理论。不能理解这种结构性理论,那也就只能用各种润肺清燥汤。
咳喘
某患者,0余岁,女。往来寒热,咳嗽带喘,胸满胁痛,不思饮食,心烦作恶,头痛目眩。舌红,苔薄白略干,脉细数。乃少阳证,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芩、半夏各9克,炙甘草6克,生姜3克,五味子.4克。如法煎服,二剂痊愈。(《江苏中医》年11期6~10页)
按:此案可以说是典型的小柴胡汤证,由于有咳嗽带喘一证(戴元礼所谓“少阳有嗽无喘,有喘非少阳也?”之论不确。想其因仲景于少阳病中未言喘之一证,故曲为其说,不思咳喘之原皆关于肺,虽有五脏六腑之异,然关于肺则相同。)因此照仲景“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加减例。所以不去生姜用干姜者,因苔干、脉数,恐温中不如辛散之故。(《江苏中医》年11期6-10页)《经方研习》
案,重复
大叶肺炎——孙纪峰医案
龚某,男,5岁,主诉:恶寒发热4天,伴咳嗽。现病史:4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去外院诊治,予二代头孢抗感染,对症退热无效。外院血常规:WI3C:9.8?10N73%;胸片提示:右上肺炎。于01年1月1日门诊,拟以“肺炎”收住入院。
入院抗感染天,发热未退。刻下:恶寒发热,体温最高40.1℃.无汗,头痛,纳差,恶心欲呕,口干欲饮,饮后胃不适,无肢体酸痛,服退热药,可少量汗出,发热稍退,汗止后热又上升。无胸痛。舌质偏红,苔薄稍*,脉浮稍紧,体检:两肺呼吸尚清。予急查肺CT.
中医诊断:外感发热。六经辨证分析: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稍紧,为太阳病。
纳差,恶心欲呕,为少阳病。口干欲饮,舌质偏红,苔薄稍*,为阳明病。六经辨证:三阳合病。处方:小柴胡加石膏汤。
柴胡80*芩30生姜50半夏30*参30炙甘草5大枣15生石膏90(剂)
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渣重煎.浓缩至毫升,分三次温服。
第一剂服完,身上汗出明显,体温降至38度,头痛消失。第二剂服完、体温正常,恶心口干消失,恶寒消失。稍觉疲劳,呼吸时,右胸稍气短。胸部CT显示:右侧大片肺炎4x3x4.伴有右侧胸腔积液。
再予清暑益气汤4剂。自觉症状消失,1月9号后复查CT:肺炎吸收,胸腔积液吸收。
1月16日患者又出现发热恶寒,体温38.7℃,咽痛,扁桃体1度肿大,全身滚烫,皮肤疼痛,无汗,口干,饮水欲呕,舌正红,苔薄润,脉浮滑大。追问病史,昨日外出淋雨受寒。急查WBC:3.1x10N6.4%,CT:肺炎与前片比较,明显吸收。
中医诊断:外感发热。六经辨证分析:发热恶寒,全身滚烫,皮肤疼痛,无汗,脉浮,为太阳病。饮水欲呕,为少阳病。六经辨证:太阳少阳合病。处方:大青龙汤合小柴胡汤。
生麻*45桂枝15杏仁15炙甘草15生石膏60生姜30柴胡60*芩30半夏30*参30大枣15(剂)煮开后去上沫,余煎法同前。
一剂服完,开始大量出汗,体温下降,晚上10点体温37.度,第二天体温恢复正常,二剂服完,体温未见反弹,观察1天出院。《经方临证指要与医案》
论:本案首诊用柴胡汤就是错误。本案表实内热,热不外越,会成肺痈之病,所以为大叶肺炎,本案当急用越婢汤,解表实以泄经热,阳热外越,则热不伤肺。误用大青龙汤也行,因也有麻*与石膏,这两味核心的发表泄热药。皮毛一开,阳热外泄,加上石膏,一清卫闭之内热,表解热清,此病即愈。用柴胡汤加石膏,只能靠石膏与*芩,泄阳盛之热。解表不利,故后又起热。表不解则热不退,抗感染药,清热药,都不能解表,只起一时之功。表解热泄之后,有用少阳经证,可以柴胡汤善后。
胸中支饮
谭某,43岁。来余处就诊。自言患咳嗽,胸满,喘急不得卧,咳则连声,吐出涎痰,纳减,历三月余,医院以支气管炎治疗无效。切其脉弦缓,舌淡白,小便微*,以胸中支饮施治。方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服1剂。翌日复诊:咳减轻,气急较缓,切其脉仍弦,再以原方继服4剂。3诊:气不喘急,已能平卧,胸满胁痛均除,思食,略有微咳,脉弦缓。痰饮不理脾胃,非其治也,用六君子汤以收其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8)
按:《伤寒论》“少阳”的涵义,是代表了手足少阳两经两腑。三焦为决渎之官,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本例由邪留少阳、枢机不利,以致水液代谢障碍而停痰积饮,发为咳喘。小柴胡汤能疏利三焦,调合脾胃所以,服药3剂,痰消喘平。《经方临证集要》
论:痰饮之病,治当温燥。本条医案弦缓,则从少阳入手,以柴胡汤加减法。痰饮之病,很多方子,都可以论治,但小柴胡加减者,偏于肺津枯燥的咳嗽,本条是支饮,所以还是以《金匮》痰饮篇理论为主。
悬饮——俞济人医案
吴某某,男,36岁。形寒发热3天,咳嗽气逆,左胁牵痛,胸闷欲吐,遍身骨酸,胃呆,口渴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弦数。体温40℃,叩诊左下背部呈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经X线胸透摄片,诊为左下背侧渗出性胸膜炎。
治疗用小柴胡汤加葶苈子6克。
服药仅剂,热退净,咳逆、胸胁痛大减。[江苏中医,():6]
原按:外邪侵入少阳,经气壅滞,故形寒发热,胸闷,左胁牵痛,脉弦数;邪在胆、逆于胃,故纳呆,欲吐。此少阳病形悉具,投小柴胡汤即效。《经方临证集要》
按语:水饮内停胸胁,但其势不甚,阻碍肝胆气机。所见寒热,胁痛、愠愠欲吐、口渴、脉弦,乃少阳柴胡汤证也,故用小柴胡汤调理肝胆气机为主,加葶苈子以利胸胁水饮,肃肺降气,服之则肝升肺降,待大气一转,则诸症自除。《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形寒发热,遍身骨酸,典型的外感病。弦数,弦为少阳,数为火逆,也为经热不解。左胁牵痛,不是悬饮的葶苈子,这是少阳病的少阳经证。为什么摄线,是渗出性胸膜炎,有水饮?
左胁痛(渗出性胸膜炎)——俞济人医案
吴某,男性,36岁。形寒发热3天,有咳嗽气逆,左胁牵痛,胸闷欲吐,遍身酸楚,胃呆,口渴不欲饮,舌苔薄白,脉弦数。检查:体温40℃,叩诊左下背部呈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经x线胸部摄片,诊断为左下背侧渗出性胸膜炎。治疗:即用小柴胡汤加葶苈子6克,服药仅剂,热退净,咳嗽胸胁痛大减。(俞济人,论小柴胡汤证及临床应用之体会,江苏中医,,:6)
湿性胸膜炎——门纯德医案
李某,男,36岁。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经医院检查,诊为湿性胸膜炎,一度住院治疗,疗效不显。遂请中医治之。余与处方:柴胡1克,*芩15克,*参9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牡蛎15克,全瓜蒌30克,葶苈子9克,茯苓1克,枳壳6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川贝母6克,元胡6克,水煎服。
令服六剂。服后胸闷大减,胸痛解除。又令服五剂,基本获愈出院.《名方广用》
论:本条医案,先不论外感与内伤。就从证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都是上焦不降之证。而胸闷,呼吸困难者,都是肺气不降。肺降者,必随胃气下行。小柴胡汤,就是降逆的方子。
11干性胸膜炎——门纯德医案
杨某,男,48岁,患干性胸膜炎。自觉胸痛吸气时加重,稍有咳嗽,痰吐不利,经常感冒.已近三月不愈,经服雷米封多日,略有小效,但胸痛不减,遇劳则加重,诊其脉弦细小数,询之咽干口燥,胸痛胁胀。拟小柴胡汤加味,令服五剂。服后胸痛解除,脉象略和,后与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逐渐痊愈。
胸膜炎属感染性疾患,若干性者,可于本方加金银花15克,连翘1克,枳売6克,天花粉9克,牡蛎1克,元参15克,全瓜蒌15克治疗,若湿性者,本方加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茯苓1克,牡蛎1克,川贝母9克,葶苈子6克,防风10克,*芩量加倍治疗。此类病例甚多。《名方广用》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