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好证型医头痛
案1 麻某,女,6岁,营业员,年6月10日初诊。患者五六年前开始出现头痛,头昏沉,记忆力下降。开始症状轻,后逐渐加重。曾做过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经西医对症处理和中医平肝潜阳、养血祛风等治疗都未有明显疗效。现症:头痛,以前额部为主,头昏沉,整日头目不爽,记忆力下降,口渴,纳食可,平素饮食偏于肉类,小便略*,大便偏干,常~4天一行,成羊屎状,无腹胀,睡眠稍差,梦多,月经大致正常,舌红,舌苔薄*、中后部略厚,脉沉滑有力。辨证:阳明头痛,腑气上犯经脉。方药:调胃承气汤加味,生大*(后入)10g,芒硝(冲)10g,炙甘草6g,葛根10g,*连10g,山楂0g,石斛15g。5剂。并嘱其忌食辛辣,肉类在全部饮食中不得超过1/4,多吃蔬菜、水果,服药期间尽量少食鱼肉。5天后复诊,自诉精神较前清爽,头痛明显减轻,大便通畅,睡眠香。此阳明浊气渐去,原法续进生大*15g,炙甘草6g,葛根10g,*连10g,山楂0g,莱菔子15g,石斛15g,麦冬1g。6剂。痊愈未见复发。按:本案为阳明头痛,因阳明热盛,浊气上扰清窍所致,故以调胃承气汤泻热通便、降腑之浊气。复诊时去芒硝,加莱菔子行气消积、麦冬养阴生津。案 孙某,男,0岁,职工,年3月6日就诊。患者半年前开始头晕头痛,两侧太阳穴、眉棱骨、眼眶胀痛,昼夜发作~3次,痛剧,伴见频吐稀涎,咽痛,口干,每遇外感而加重,大便偏稀,舌质红,苔*白厚,脉弦滑数。平素喜食水果,冷饮,遍用中西药物而乏效。诊为肝胃寒凝,浊阴上逆。治以温肝暖胃,降逆止呕。方用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15g,*参15g,制半夏15g,生姜15g,大枣1枚。1剂而痛减,呕吐少许稀涎,口干、便稀等症亦减轻。剂而诸症消失。体会:吴茱萸汤证为“头痛,干呕、吐涎沫”,只要头痛还吐唾沫的基本上都可以用此方。另外对于一些晨起刷牙干呕以及放化疗干呕而吐涎沫的,也是非常适宜的一个方子。
-END-
有用就扩散
有用就点在看
I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经方实战录》
主编:来要水。本文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转载旨在学习交流,文中观点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