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伤寒太阳病变证结胸证amp痞证笔记 [复制链接]

1#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767.html

这是iLibby的第篇原创文章

首发于/11/8·简书。如需转载请看公号说明。

《伤寒论》讲义,P42~53

(点击可放大)

六、结胸证(P42)(一)结胸辨证

重点:按之痛(主症),寸脉浮(浮主表邪,邪由外来),关脉沉(沉侯水邪,水饮邪气内生)

结胸(邪气盛正气不衰,邪热与痰水互结)vs脏结(邪气盛正气衰,阴寒内凝)

(上)病发于阳(阳:表,治当发汗),而反下之,热入因做结胸(表邪内陷,入里化热无形邪热,与素体内痰水等有形实邪会结于胸膈-形成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痞证(可按,无形气机壅滞;无用下之里,故不言下早)vs结胸(拒按,有形邪气阻结;当先解表,但下之太早,表邪内陷)

(二)热实结胸证

1、大陷胸汤证(泻热逐水峻剂。了解即可。使用机会很少,如:肺结核后遗症,胸膜炎)

()太阳病表证误下形成(1)结胸证;(2)身发*: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湿热郁蒸),小便不利,身必发*(有湿有热)

()结胸三证:脉沉而紧,心下痛。

()结胸(心下/胃脘-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vs阳明腑实(腹满痛或绕脐痛。热结大肠,苔焦燥甚至有芒刺。要攻下。)

病机:水热互结于心下胸膈;主证:心下硬痛拒按,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不可近手,可伴心烦、口渴、潮热,头汗出,不大便等,脉沉紧;治法:泄热逐水,峻下破结;

●方药:大陷胸汤证。大*——泄热导下,荡涤实邪;芒硝——软坚散结;甘遂——峻逐水饮。

2、大陷胸丸证

水热互结病位偏上,使颈部经气运行受阻

病机:水热互结,病位偏上;主证:胸膈心下硬痛,项强如柔痉状;治法:泻热逐水,峻药缓攻;水热互结,非峻药不能逐饮破结;邪居高位,非缓剂不能驱在上之邪(在上者,治宜缓)。

方药:大陷胸汤丸。大陷胸汤证——泻热逐水破结;葶苈、杏仁——泻肺行水;白蜜——甘缓,使药力缓行。

3、小陷胸汤证

病机:痰(vs水,流动大)热互结,正在心下(胃脘);主证:心下硬满,按之疼痛,苔*(热)腻(痰),脉浮(此处指气血盛,非指表症)滑(有痰。只有水不会滑);治法:清热涤痰开结;

方药:小陷胸汤。*连——苦寒,清泄心下之结热;(法)半夏——辛温,化痰涤饮;瓜蒌实——甘寒清润,化痰散结,润便导下。如怕冷,+桂枝

(图)大、小陷胸汤证鉴别

(三)寒实结胸证

三物小白散(了解即可。1)对原文有争议;2)含巴豆,慎用)

结胸(心下硬满疼痛,大便不痛)vs寒实结胸(无热证,可有畏寒喜暖,舌苔白滑等);

病机:水寒互结(寒痰冷饮结聚于胸膈);治则:温寒逐水,涤痰破;

方药:三物小白散。巴豆(炒黑)——辛热有*,攻逐寒性水饮痰湿,力峻;贝母——消痰开结(贝母分川贝、浙贝。川贝价格高,只化热痰,不化寒痰);桔梗——开提肺气,开肺散结祛痰。补充:单用桔梗,可治咽喉不利。甘桔汤(玄参,麦冬滋阴,桔梗,甘草)治阴虚咽喉不利。

(四)结胸证治疗禁忌及预后

()结胸证,其脉浮大(脉大主虚劳)者,不可下,下之则死。(禁忌)脉大浮:正虚邪实,治疗宜顾护正气。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预后)烦躁乃邪盛正溃,正不盛邪,预后多凶险。

(点击可放大)

七、痞证(P48)(虚证)vs结胸(实证)(一)痞症的成因及症候特点

()脉浮而紧(太阳伤寒,本该辛温发汗),而复下之(误用下法),紧反入里,则作痞(正气受挫,表邪内陷-气机痞塞)

(二)热痞证

1、大**连(*芩)泻心汤证(用量轻)

()心下(胃脘)痞,按之濡(柔软,非实邪结聚),其脉关上浮(关脉-中焦;浮-有热)者,大**连泻心汤主之。

()(原文略)若误下成痞,而表邪未解(热痞兼表),则先表后里。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则大**连泻心汤。

此处用大*邪热,而非攻实。

病案#2:女,42岁,自觉心下痞满,按不痛,小便短赤、大便干,心烦口干、胃口差,头晕耳鸣,舌质红、苔白滑(-滑指痰,没水),脉沉(里证)弦、小数(里热盛、伤津液)。治法:(P48)大**连泻心汤,三剂愈。

2、附子泻心汤证(热痞+表阳虚-泄热消痞,扶阳固表)

()心下痞(热痞),而复恶寒汗出者(肾阳虚,表阳不固),(略兼症判断),附子泻心汤主之。

(三)寒热错杂痞证

1、半夏泻心汤证(偏痰)

《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无形热),半夏泻心汤主之。

(图)柴胡汤证转归

病机:寒热错杂,中焦痞塞;主证:心下痞满,呕恶,肠鸣下利,舌红苔腻;治法:辛开苦降,和中降逆,消痞散结;

方药:半夏泻心汤。半夏——化痰、和胃、散结,降逆消痞;干姜——温中散寒、守而不走(vs生姜:走而不守,宣散水汽);*芩、*连——苦寒、清热、泄满;人参、大枣、炙甘草——补脾胃之虚以复其升降。

2、生姜泻心汤证(偏水气)

重点:痞证见水气。中焦水饮内停,胃脘两侧之胁下有水气相搏之漉漉作响。

病机:寒热错杂,中焦痞塞,兼水饮食滞;主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舌红苔腻;治法:消食和胃,散水消痞;

方药: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加生姜四两。重用生姜——和胃降逆,宜散水饮。

3、甘草泻心汤(偏正气弱),可用于口腔溃疡、粘膜炎症

重点:痞证见胃虚下利较甚。伤寒中风,本应汗解,而反夏至。下后损伤中气,致寒热错杂于中焦。

病机:寒热错杂,中焦痞塞,脾胃虚甚;主证: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谷不化,下利日数十行;治法:补中和胃,消痞止利;

方药:甘草泻心汤。由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之量。重用炙甘草——甘温补中,健脾和胃。

附:*连汤证(上热下寒)

重点:伤寒胸中有热(邪热偏于上,指胃脘上至胸膈),胃中有邪气(腹中有寒邪,部位偏于下),腹中痛,欲呕吐者,*连汤主之。()

病机:上热(*连清上焦热)下寒(桂枝助干姜温中脾),升降失调;主证:腹中痛(肠寒气滞),欲呕吐(胸中有热,胃热气逆);治法: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方药:*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去*芩(苦寒。中焦有寒,所以去*芩。)加桂枝(攻偏,温通阳气。)。辛开苦降,攻偏热,治脾胃不和,腹痛为主。

(四)痰气痞证

旋覆代赭汤

重点:伤寒,表邪已解,但脾胃气伤,以致运化失职,痰饮内生。

病机:上胃虚(补),痰阻,气逆(降气);主证:心下痞硬(痰饮阻于中焦,升降失常),噫气不除(胃虚痰阻,其气上逆),呕吐或呃逆;治法:和胃降逆,化痰下气。

方药:旋覆代赭汤。旋覆花——苦辛而咸,下气消痰,降气行水;代赭石——苦寒,重镇降逆;半夏、生姜的——和胃止呕、降逆化痰;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

(五)水痞证

五苓散

()下窍不利,水邪上逆,形成痞证。

辩证:下后心下痞,其症像泻心汤,但用了泻心汤后,心下痞并未缓解。如其人口渴、口燥、小便不利,是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的太阳蓄水证。

参考:讲义P39,太阳蓄水证,(71)(72)(74)。太阳病发汗太过,表证(经症)不解,循经入腑,可能形成蓄水证或蓄血证。

病案——听力部分

病案#1:风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数年,唇紫眼黑。近来心慌、心悸动、脉结代,苔薄白。

治法:(P39)炙甘草汤(复脉汤),一百多剂,有所缓解。

病案#2:女,42岁,自觉心下痞满,按不痛,小便短赤、大便干,心烦口干、胃口差,头晕耳鸣,舌质红、苔白滑(-滑指痰,没水),脉沉(里证)弦、小数(里热盛、伤津液)。

治法:(P48)大**连泻心汤,三剂愈。

病案#3:病人素体弱、瘦,病一年多,两目欲脱、烦躁欲死,以头撞墙高呼,初起,头痛微烦,寒、清凉剂,急汗如流油,面青黑、气喘、四肢厥冷,脉沉弦欲绝。

治法:(P35)茯苓四逆汤——少阴阳虚,阴液不足

病案#4:女,54岁,胃脘疼6月,疼处高起。西医疑似癌。近日疼痛加剧,拒按,按之疼甚。大便通而不畅,纳食可。小便*,苔*腻,心烦舌燥,脉弦(主肝、筋、风、痛)细。

治法:刘渡舟医案。温病,痰热结胸症。小陷胸汤(半夏15g,*连9g)(P46)+枳实9g。两剂愈。一剂:疼痛解大半;两剂:大便下

病案#5:女,38岁,产后失血,天寒,腹痛,自觉肚皮向里抽动,用温热法缓解。舌淡嫩苔薄,脉弦细。

治法:产后气血不足、血虚(中焦虚寒、气血亏虚)+受寒(痛,复被邪扰)-小建中汤(P34,桂枝汤倍芍药+饴糖;主症:腹中急痛):建中补虚,调养气血。

不用苓桂甘枣汤(P32,健脾,利小便;主证:脐下悸动,欲作奔豚,小便不利;治法“温通心阳,化气利水)。本病案无小便不利表现(-水湿不重)

产前(阴虚内热)宜凉,安胎圣药:*芩——。避免行气、活血(e.g.茯苓、薏仁——利尿,可能流产)、温药(-烦躁-气机不利-咳嗽更甚)。透表:连翘,不能用竹叶(中空,上下通)产后宜温(不能用凉药)

病案#6:男,56岁,一年前露宿受寒,右腿关节痛,遇冷加剧,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右腿僵直冷痛(筋脉不能濡养,阴不足),面晄白,口淡无味,苔白腻,脉濡弱。

治法:(P38)芍药甘草附子汤+赤白芍。赤芍活血,白芍养血。芍药+甘草-酸甘化阴;附子+甘草-辛甘化阳。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