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0年献礼徐锋患者就是我的全部 [复制链接]

1#

48岁的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自医院工作以来,他始终将“患者就是我的全部”作为自己的工作准绳,成为广大患者信任且爱戴的“生命守护神”。

29年从医路,医院共成长,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走在全市同行业前列;紧跟科技前沿,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成为新技术的受益者;迎难而上,对每一位患者都做到%的努力……

如今,在徐锋的带领下,呼吸与危重医院的一张金字招牌,多项技术在省内甚至国内具备了超越“医院”的水平,最重要的是,从抢救危重病人到深入基层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徐锋和他的团队,在患者中间广获赞誉。

“是医院给了我成长的空间”

谈起这些年的发展,徐医院这个平台。用他的话说:“是医院给了我成长的空间,也是各级领导给予我无私的关怀与帮助。”

时光回至年,徐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

“医院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呼吸科,内科也远不像现在这样有着细致的划分。”徐锋回忆说,年,医院成立呼吸内科,开启了发展新步伐。尤其是进入年,医院迎来新的领导班子,大力鼓励、支持包括徐锋在内的年轻医生外出进修。

也正是从那时起,医院呼吸专业快速优质高效发展的东风,徐医院进修,步入业务提升的快车道。

年,医院,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进修呼吸、介入技术;年至年,医院进修呼吸与重症;年,医院进修气管镜介入;师从河北省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阎锡新教授,年获河北医大呼吸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医院、医院、医院短期学习……

在那段时间,徐锋接触的都是国内外顶尖专家,学到的都是专业顶尖技术,极度渴望学习更加高深医学知识的徐锋,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

“每天两点一线,医院,晚上八九点回宿舍,就医院图书馆。”徐锋说,医院离着故宫不远,可他一次也没去过,当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把新的医疗技术和知识带回沧州,造福狮城百姓。

徐锋专业水平的飞速提升,医院的呼吸专业拾阶而上。

年,医院开展经支气管镜下针吸活检术(TBNA),解决气管旁和黏膜下病变的诊断盲区问题,这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都属前沿水平;年开展内科胸腔镜解决胸膜疾病难以诊断问题;年,医院呼吸专业再次细分,成立呼吸三科,徐锋任主任;年,完成新呼吸ICU建设;年,成为全国PCCM规范建设首批达标单位,当时全省仅有4家……

独立建科仅5年时间的呼吸三科,发展成为现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而徐锋,也在这些年的摸爬滚打中,成长为硕导,目前带教着6名硕士。

“要让新技术、新手段造福沧州百姓”

在徐锋的带领下,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可谓声名鹊起: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每年独立开展多例国内前沿的呼吸介入手术,一般性气管镜超0例。拥有15名医生,其中有13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在读博士两人;护理人员30名左右,全部大专及以上学历。拥有开放床位46张,其中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12张,拥有数十台有创、无创呼吸机,气管镜及相关设备等。先后开展了20多项国内前沿新技术,对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等呼吸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达到国内前沿水平。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徐锋为代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始终坚持走在科研和技术的最前沿。

就在年第18个世界慢阻肺日来临之际,徐锋等人参加了“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推广项目年全国年终总结会。沧州市卫健委、医院、沧州项目组在“幸福呼吸”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国家项目组的表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徐锋等人的努力与付出。

发展至今,呼吸与危医院的品牌学科,而且是国家呼吸中心——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成员,全国PCCM规范建设首批达标单位,PCCM呼吸介入进修基地、PCCM肺功能进修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专项技术培训中心……

一个建科之初只有22张床位、两三名医生的“小科室”,发展到如此规模,取得如此成绩,这是如何实现的?建科之初,徐锋就定下了“两翼张开”的发展方向。“一翼”是呼吸慢病、重症救治;“一翼”是肺癌与呼吸介入治疗。

多年来,徐锋带队不断学习研发前沿技术、掌握最新进展,医疗教学科研并重,依托成熟的呼吸ICU,重点发展呼吸介入和肺癌综合精准治疗技术,不断开展内科胸腔镜、超声气管镜、球囊扩张、冷冻治疗及气管镜球囊止血等大气道良性恶性疾病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哮喘等国内前沿先进技术,填补区域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对每一名患者都要尽到%努力”

就在不久前,徐锋刚刚做完三台介入手术准备休息。突然手机铃声响起,“徐主任,有个患有肺癌的老人,肺部大量积水,喘、憋的很严重,想去您那接受治疗。”电话那边一阵急促的话语,让徐锋的精神紧绷起来,一听病情危重,徐锋想都没想,就立刻回答“现在马上过来”。

老人是肺癌晚期,当时的状况远比电话里描述的更加凶险。经过仔细检查,徐锋发现患者胸部大量积水,而且气管内也长有肿瘤,气道被堵得严严实实的,呼吸窘迫、无法语言,可以说是奄奄一息。

“患者找到我们,就是报着最后的希望,虽然治疗难度极大,但是我们也要尽到%的努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锋说,他立即组织团队立即进行急症介入手术,利用一棵筷子一样粗的气管镜打通了堵塞的气道,并用一棵很细的引流管把肺部积液放了出来,很快老人呼吸顺畅了,生命体征明显好转。

结合老人的病情,徐锋为他开出了立体化肺癌治疗的“良方”,渐渐地老人转危为安,精神状态越来越好,最终经过一年多的系统治疗,现在老人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对于高龄肺癌患者来说,可以说是生命的奇迹。

像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在救治6询的右肺肿瘤患者时,他另辟蹊径,通过气管镜下介入止血技术,针对“大咯血”摸索出括氩气刀、封堵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针对因肺癌做过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时,他火眼金睛,用精湛的呼吸内镜介入技术打开气道,用冷冻刀冻取气道内的肿物……

每一名患者的康复,都离不开徐锋及其团队的艰辛付出。但每当患者握紧徐锋的手向他道谢时,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医者,患者就是我们的全部,他们的信任,需要我们付出百倍的责任与努力。”徐锋说,漫漫从医路,且行且珍惜,与每一位患者的相遇,都是一场别样的修行,希望自己始终秉承从医初心,为更多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